|
爬电距离(漏电距离)是在两个导电体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要求,而电气间隙是不同带电体之间或带电体与机壳(大地)之间不会发生击穿的安全距离,这两个参数如考虑不周,将会引起电路击穿,绝缘失效。 6 ?" W6 p6 v0 `' Y" N6 E
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有此规定值。如低压电器电控设备有以下规定:
3 l, H, J5 E1 Y# l+ d& G- {" X 额定电压“大于300V 小于660V”爬电距离为14MM,电气间隙为8MM 6 b u) x y3 i$ E
——摘录自《电气设计禁忌手册》(P576页) 主编 李辛 ) ?7 N. s5 h. M# F
. N$ q- x+ x5 {; _
% z) {! B, l, A2 S# E6 E标准中规定接线板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应不低于175V还规定了接线板上任意两个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及耐压数值。 8 B0 o8 ?" N9 Y/ N* Y! i/ b3 }4 k
标准中还对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作了规定。例如对额定电压为380V的电机,其带电零件之间和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6MM(注2),带电零件与易碰零件的电气间隙,如接线端子与接线金属外壳之间距离不小8MM,电气绝缘零件的爬电距离不小6MM(注2) _& J; F+ y6 z& |- t- L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标准规定的数值就不能保证带电零件之间以及和接地、易碰零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击穿电压,不能保证电机的可靠运转。
$ `+ o. W% E7 T( x) }: h2 o ——摘录自《电气设计禁忌手册》(P406页) 主编 李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