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式排线机构特点综述; ?& N# f1 I# o4 {
% _* M* a2 [' T" R, X3 |# C, B( Y
众所周知,排线机构在收排线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排线机构周期往返运动使丝、股、绳均匀密实地缠线在收线工字轮上。在国内外金属制品工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实践中先后采用了机械式、液压气动式及电动式排线机构,虽然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先天差异。
" E6 k8 i+ z0 K' `$ J+ D7 H" Y7 k2 R4 I' l/ x3 g# k
就使用的主要机构不同,常见有凸轮、四连杆、丝杠及光杆排线方式。4 l7 H8 O/ C0 I5 A" D8 J
/ ~, O1 I4 i& W7 H( H% }9 _1构造如图1所示,主要由梅花凸轮、排线杆和复位弹簧构成。通过盘形梅花凸轮的转动,推动排线杆往复运动,使丝绳有规律地排在线芯上。
" \+ y5 [7 X8 ~关键是凸轮轮廓的设计和构想,排线杆匀速运动的函数为 S = f(θ) 。
; b; d- V8 N+ N3 B% g人们对凸轮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使其与其它机构相结合,这样运动和受力更符合实际需要。比如凸轮和滑块滑槽机构相举并用于水箱拉丝机的排线机构上。同时又考虑采用圆柱凸轮机构。2 o' H9 k/ Z8 T
凸轮机构有着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低廉等优点,只要凸轮设计合理就能实现周期排线的目的。但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一般是点线接触,容易磨损。受速度的限制,尤其不能用于受力较大的场合。但它和其它机构若能完善地结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9 R2 J7 N9 x$ ^% q. ~& w, {0 ]
; O% @/ h3 w0 y5 {" j
. d( {4 f: f, R% n, L, W这里介绍的是笔者根据实践设计的一种曲柄摇杆排线机构如图 2 所示,它主要有曲柄 AB 、连架杆 BC、摇杆 CD 及摇杆上的比例机构和排线机构构成,其利用主动件作匀速转动,从动件作往复运动,具有急回特性的四连杆机构来实现使 CD 杆带动排线架完成排线任务。0 Q; O! w7 \: T; |
/ I' }+ [" {, r) _) i: j在设计中,笔者采用的是作图法,所用急回系数K=1.1,摇杆摆角范围ψm=50°。
- P: c& W. O' e- Q0 C R9 p' R- n( c/ G' e3 m9 u& s$ ]! z5 p0 ]& m
作图时,先固定转动副D的位置,根据实际运动需要使从动件c = L,作出两极限位置C1D和C2D,使∠C2DC1=ψm,在固定平面内作∠C1C2M= 90°-θ, 以 C2 M与C1C2中垂线OM交点M为圆心,以C2M长为半径画弧,在弧上找一水平点 A ,则由几何知识可得∠C2AC1=θ, 连接AC1与AC2量出其长度
( z" t4 r& K' o" U/ \- [
- v1 J- X9 }7 p) g: x因此四杆机构的曲柄长 a、连杆长 b 及摇杆长 c 都已确定,再加上比例机构和排线架即可发挥其效用。很显然该四杆机构简单,造价低廉,实用性强,不足之处是用作图法设计制造的,机构难免有笔下之误,使曲柄、连杆之长出现误差,与理论之值有所出入。但只要作图仔细,还是可以控制在误差范围之内的。- w# b) ^, i+ \1 L
; H- [+ P- k. S5 V+ z- L/ M7 ~1 Y8 O! Z. _
丝杠排线机构分单丝杠排线和双丝杠排线,如图 3 为单丝杠排线机构,它由丝杠、排线架和行程开关构成。
0 ^5 u+ m5 V. T: C! y4 W& p$ T# k传动原理是丝杆只作转动,而和丝母相连的排线架作往返运动。但必须在光杠上设行程开关,通过行程开关来改变丝杆的转向,从而实现周期性排线目的。
; [7 M- h4 t0 R$ ~ v4 b: `2 P/ k# Q' w9 F' C) R
在双丝杠排线过程中,双丝杆也只作转动,而月牙形的螺母作水平运动以实现排线目的。
. n( @1 |* _) j
( j( m9 }8 A( R8 L1 j4 j1 T. A( k8 L丝杠排线传动比标准,排线相对均匀、密实。但丝杠加工困难,若螺距过小,线密度系数则高,轴向张力和径向压力过大,使工字轮发生变形。若螺距过大,排线往复频繁,会影响换向机构工作的可靠性和寿命,特别是机械式的响应较慢,较易出现马鞍形。. O# l- L& o% J' b# L0 `
: P' j2 o' N5 A/ {+ p
在排线机构徘徊前进中,借改革开放的机会,一些人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采用了光杆排线机构。7 m8 a9 M: b D1 y% d
如图 4 所示,它主要有光杆、行程开关和换向器及内置于 T 形板上的 3 对滚动轴承环构成。其排线原理是动力通过光杆的转速n 传给3 对与之接触的滚动轴承环,借助环与光杆间的摩擦力,使轴承环水平运动,从而带动排线机构排线,运动到极限位置与行程开关碰撞,改变轴承的倾斜方向,从而改变运动方向。
4 x# {$ f5 F% T; p* U. ]1 K只要调节角α的大小,就可以连续调节排线速度。
. w8 r9 k' g) X- s光杆排线在实现连续调速方面着实向前迈进了举足轻重的一步。但由其原理决定机构造价较高,同时排线是通过摩擦来实现,容易出现打滑,导致排线不均匀现象,一般不用于排线力很大的场合。0 i( `( v) k5 D' j9 y/ b
, G4 A! }3 D$ T, E9 {0 M) l' J$ C& ^" A
由于机械排线中,零部件间是刚性接触的,即便满足准匀速或匀速排线要求,也会出现运动过程中产生加速度的可能,特别是在往返改变方向时极易出现由 a= dV/ dt而导致的 F = m·a 的冲击,会产生振动和噪音,降低机构寿命。, W8 Q2 U, h$ b6 u
机械排线传动不平稳、噪音存在及精度不高的不足,促使人们去追求更完美的排线机构,以满足金属制品作业中高速、自动、连续生产的需要。流压、气动排线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实液压、气动排线方式大同小异,这里主要介绍液压排线机构。
* c* U& j: Q$ b! N# z1 W4 n" l1 w$ \! B3 v n
) d7 v6 m/ _! v* N8 u4 v如图5 所示,液压排线机构主要由液压缸、3 位 4 通换向阀、供油系统及排线架等构成。
# Z8 Z1 \* i* v$ }) F" T# e工作原理是排线架由双出杆在液压缸的油活塞推动下进行运动,换向靠行程限位开关通断 3 位 4 通换向阀来实现。供油压力可调节,供油系统采用“电液比例控制”调节。
+ H# N; Z1 B. B: V$ }! c' N2 D
; \; y5 \6 G- ^. T排线速度 V = S/ t
' b( v% K3 h8 M% [由液压传动原理可知:. n( J" i+ B2 \8 V) @8 e
t = S/ V=π(D2 – d2 )( Q·η)1 z0 c: B. X! q
D ———油缸直径
6 K. H) |7 w& o' V8 ]d ———活塞杆直径* ~) Y3 k( U: g$ n% ~
Q ———排线油缸瞬时流量
: B: s4 H) L" \0 n% Q9 o0 {+ Hη———排线油缸容积效率。; C. s* P" J" ?
当然排线与收线工字轮都采用液压动,收线工字轮还存在一个速度控制和张调节的问题。
+ l9 J% y$ z. O. e: P( u ~1 |. P" f" a' Y
采用液压排线方式按照液压比例来控制排线速度,同机械调速相比,可实现无级调速,控制精度高,适用和应用范围大,传动平稳且能保证排线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只要设定预给参变数,就可编程与微机结合,为生产和管理提供了方便和保证。但该排线机构投资大,需设液压站,并需对液压元件定期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维护。
; d+ G2 d' r7 H$ j1 W# E) F
9 X1 I; X9 v) G0 ?! Q6 h
6 S/ _8 g" F. _1 h电动排线结构,表面上看只不过是机械排线方式中采用了电器元件,但它仍是排线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排线机构发展趋势的一种代表,主要应用于精密张力可控,速度可调的场合。
% D1 M9 R( Y! s" e" Q现在常用的有皮带排线和步进排线方式,这里只介绍皮带排线方式。; `/ o4 i- ?% b
它是由皮带轮、皮带、带有排线架的两个直流电磁阀铁以及行程开关等构成。在此,皮带与皮带轮的张力较大,同时,阀块吸合时与皮带接合紧密,这都是为防止打滑以影响排线的精密。
; ]. o3 b: Q5 g! Q! I8 g5 i如图6 所示,其传动原理是:在一个直流电磁阀铁通电时,阀块与一皮带接触,排线架随减过速的皮带朝一个方向运动,当运动到极限位置,碰撞行程开关,使另一电磁阀铁通电,随另一皮带朝相反方向运动,完成往返排线功能。" h) x& h% S% B
该机构采用电流通断实现换向,响应比机械式的快,排线相对均匀,适应范围广泛,若采用信号控制排线和工字轮收线的速度和张力,就能实现微机化管理。但这必须使整个机构配套使用,造价昂贵,还要解决打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_5 A G* @9 U3 k9 ^; ^- w; J) I
5 [! P3 q: V1 c& u# E; Q
# m! V0 {& d5 i+ l2 E; ~, z. {% q1 H' J' I+ L! z
机械式排线方式历史悠久,积累了众人的智慧,并在许多领域广泛使用,但也应看到其机械响应滞后的不足。液压气动式排线方式和电动排线方式虽然相比之下应用时间短,但却是后起之秀,发展较快,起着独挡一面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型企业,设定预给参数, 采用微机化管理方面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 x8 k3 O# u6 `; C9 V) W8 T生产中采用哪种排线方式,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做到既经济又实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