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塑化剂"污染事件,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并持续发酵,被称为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逐步升级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除了在台湾被全面清查外,也给大陆的食品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卫生部于2011年6月1日发布了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6号),"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明确为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却没有公布"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无法判定被检出多少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属于违法添加。 & m s3 |1 | ]9 E4 ~4 Y( x) d
2011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同时发布了"关于进一点加强食品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监管工作的通知",各地方政府监督机构迅速行动,对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检查,其行动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不少食品企业哪怕是被检出痕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如1ppm甚至只有几个ppb级,也被判为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而遭到产品封存、销毁、甚至停产,更有甚者,有些还上了黑名单并被媒体夸大报道,损失惨重。
8 Z) P; ?1 n0 M0 ? 法规存在的问题
) p! g3 _3 k4 I; r' y: x 1、没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 l) \5 P _4 P/ r( t6 \/ I! U/ J1 E
2. 卫生部在2011年6月1日公布的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有17种,但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只能测定16种,剩余的1种DINP如何检测和判断?
/ d, L c1 k$ ?( |$ l& d 3. 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的含脂类食品检出限为1.5 mg/kg,非含脂类食品检出限为0.05 mg/kg;但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却规定了DEHP可以从食品包装材料合法地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如何判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在食品中故意违法添加的还是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合法迁移的? * n/ k. V3 @0 ?& M3 v6 U7 W. \5 [
塑化剂在食品中限量的最新动态 - Q- S* E9 ~( F5 b; Z# g, G8 i
卫生将拟发布551号文,相关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DINP、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mg/kg;0.3mg/kg,质检系统与卫生系统正在激列的讨论当中。
' a% d, s/ U4 u9 p$ f8 q / i7 q1 x$ j& k7 \; F: \: S
来源:食品伙伴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