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人士透露,针对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和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已争论多年。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这一争论进一步升级。曾有粮食系统领导拍着桌子质疑面粉增白剂是否确有必要,“离了增白剂,是蒸不成馒头、擀不成面条、烙不成大饼还是炸不成油条?”& c* m' B9 [( H9 P7 L N# |
这是一份关乎十几亿人食品安全的重要国家标准———9月12日,卫生部组织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将停止征求意见。- Q* w! a1 d' ^: V
但在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面粉增白剂仍赫然在列。3 g/ u' W1 d- t: I
在这份标准的第23页和24页,标注着两个拗口的化学名词: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 ~, g- t5 L0 M/ l- A
将二者用玉米(资讯,行情)淀粉或磷酸钙稀释后,就成为了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面粉增白剂。它能让刚产出的面粉迅速增白,但却破坏了面粉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v: D3 x7 t9 X; P1 h# c
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食品添加剂。因为它只是加速了面粉的氧化,如果没有它,只要降低小麦(资讯,行情)的出粉率和延长面粉储存时间,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 I! ]2 B8 S5 n8 u0 R. k 但近20年来,关于面粉增白剂的存废在相关部门之间引起了长时间争论。如今,除了卫生部,几乎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都已一致认为应该禁用面粉增白剂。
# |6 X! M; m0 c4 M: M2 b' ^ H “面粉增白剂是食品添加剂中危害最严重的一个,完全是一个反派角色,可以说臭名昭著。”国家粮食系统一名内部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 m$ s8 w+ A6 a# y 香精大米引出增白剂之忧
* }# r+ r* o1 C 同面粉增白剂相比,“香精的危害小多了”,因为大米香精没有在全国泛滥,只不过在东北地区部分使用。而在全国生产的所有面粉中,除小包装以外,几乎全部都使用了增白剂
$ C7 l7 b3 h( r. h 今年4月,《法治周末》曾报道江苏某面粉增白剂厂将石灰粉掺入增白剂。此后,关于面粉增白剂是否危害人体及其存废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0 r. u2 v/ K& p- \; i; I6 g# f
关于食品安全的警报并未解除。7月,央视曝光了国内部分大米生产企业掺假制假行为,这些企业将普通大米中加入香精,冒充知名的“五常稻花香”大米。
5 I6 M! l+ ~3 j8 C2 ?: i 强大的舆论漩涡中,卫生部的举措可谓及时、准确。7月26日,卫生部公布《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列出了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
3 A- L( K& G$ C) r 这其中,大米位列其中。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所列食品没有加香的必要,因此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 O; Q$ U* N! t ?5 K9 u' e- v
同在面粉增白剂存废上的立场相比,卫生部此次可谓态度迥然。. U9 h- P2 Z$ H& o
一名粮食系统专家说,同面粉增白剂相比,“香精的危害小多了”,因为大米香精没有在全国泛滥,只不过在东北地区部分使用。而在全国生产的所有面粉中,除小包装以外,几乎全部都使用了增白剂。
8 k# e5 ^9 _8 P+ D: t 在香精大米的处理上,是部门协作的结果。国家粮食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即致函国家粮食局,希望粮食局给出处理建议。
$ H. K5 ^/ M9 |. h& q2 Y6 r 国家粮食局向国内20多家大型大米生产企业发出了调查问卷,这些企业包括中粮集团、北大荒(600598,股吧)米业、金健米业(600127,股吧)等行业龙头。结果,四五天后问卷收回,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地支持禁用香精。
5 a5 A( `# u6 L: z5 s- ^( j0 r 其实,关于香精的国家标准早已有之,但标准里只是规定哪种香精能用,哪种香精不能用。用在哪里和用量却没有任何规定。为此,去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国家质检总局打了四五次报告,向卫生部“要说法”。+ e! u# v4 o7 ]3 `: ~ K Y. ~/ y1 X& ]
2009年10月,卫生部专门就大米不许使用香精、香料发出过公告。此次《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则是进一步更细致的举措。 ?: N0 `0 }' v+ m; \* F
同国家质检总局相比,国家粮食局则“专攻”面粉增白剂。一名内部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香精问题我们粮食局为什么不主动提啊?怎么不给卫生部打报告啊?因为我们认为它没有面粉增白剂严重。” : S/ C! E5 p: s9 F4 V! T
食品安全法无法判增白剂“死刑”
; F5 t( c8 t6 V* u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曾有粮食系统领导拍着桌子质疑面粉增白剂是否确有必要,“离了增白剂,是蒸不成馒头、擀不成面条、烙不成大饼还是炸不成油条?”
8 \6 y: h: u* A2 d1 s8 T% r0 J1 ? 在香精大米事件中,处理方式其实本应十分简单,事件最初国家粮食局内部就有反应:“按食品安全法办就行了。”: K( S4 D3 C* N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部经过了四审、横跨三年、历时一年多方才出台的法律,被认为代表着中国食品安全从监管理念到监管模式的全方位转变。# A8 A# e% v. o; A4 l* R0 d; y8 R; y
针对食品添加剂领域,食品安全法可谓亮点颇多,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标准即是其一。
. q4 L3 K/ Z6 z; r1 Z* o' r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000061,股吧)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 S3 C* I8 c 最核心的是,食品安全法确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也就是说,食品添加剂必须“确有必要、安全可靠”。
3 \' y' z: ?: l( } 从这点理解,大米香精、香料完全可以禁用。但同一标准,在面粉增白剂上却“卡壳”了。
" s- v6 A- O! b 业内人士透露,针对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和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已争论、博弈多年。, s$ L3 B) }. ^! A2 w+ \+ N: S: w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这一争论进一步升级。曾有粮食系统领导拍着桌子质疑面粉增白剂是否确有必要,“离了增白剂,是蒸不成馒头、擀不成面条、烙不成大饼还是炸不成油条?”
& N0 j1 x1 {5 W* n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在介绍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时说:“我们接受了世界上对食品添加剂管理的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就是技术上确有必要。比如现在很多的面粉中加增白剂、加荧光剂,有的人说这个对身体没有害,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只要技术上不是确有必要,那就不要添加。”" f* j! R6 ?, }$ u8 {
王瑞元和陈君石的“针尖对麦芒”
& ]$ w& F% [" u6 Y0 n/ d 就目前而言,几乎国内所有的面粉厂,都已被裹挟进面粉增白剂的“怀抱”之中& X' w( S- b8 u/ W2 e( w1 w
在面粉增白剂的历史中,王瑞元是一个关键人物。正是如今已70多岁的王瑞元,将增白剂引入了国内,而此后,王瑞元却转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反增白剂者。
+ h& _0 I% T* c1 o4 H# m0 C, @ T& r6 z 现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理事长的王瑞元,1986年时任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局长。" g8 {* f/ n9 y( a6 }! [- F7 S
或许是受那个改革开放初期“尝天下先”的风气感染,1986年,在王瑞元的推动下,商业部在新颁布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允许每公斤面粉添加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
, g' U' L3 ~# A( s 在这个国家标准里,王瑞元的签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Y: p$ _+ u0 }; f+ h; d# Y 其时,英国等一些国家允许使用面粉增白剂,但在增白剂进入中国之后,王瑞元却对面粉中的“漂白味”愈发敏感,而后,这份敏感变成了反感。& _$ T! A" J( b3 v# u
王瑞元开始关注过氧化苯甲酰在国外的命运,在一次出国考察之后,他猛然发现,“坏了,欧洲开始禁用了”。
/ N$ o) }2 q! }# d 到了1997年,欧盟所有成员国已全部禁用面粉增白剂。在这些国家里,过氧化苯甲酰和三聚氰胺一样,不允许用于食品生产。# [6 |" H C7 c
同王瑞元“针锋相对”的,是反对禁用增白剂的代表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陈君石院士曾多次公开表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行业的灵魂,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食品添加剂是有害健康的。/ C, C" N% S" x
陈君石院士的另一个职务,是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 B' i" g. ]: K7 `; n 对于面粉增白剂,陈君石院士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是有害于健康的。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使用的,我国也是允许使用的”。
( {0 f7 W) i' S4 W 陈君石院士的另一个观点,在于他认为主张禁用增白剂,是大面粉厂对小面粉厂施加的不正当竞争手段。
6 [6 k% w& m8 ~2 m p) g( ]6 W 但就目前而言,几乎国内所有的面粉厂,都已被裹挟进面粉增白剂的“怀抱”之中。1 Z- C2 {- r9 A& l
允许用量超美国标准6倍多
. u0 T9 \- \) ~4 O 过氧化钙在用量上,美国允许使用量是75ppm,加拿大允许使用量是100ppm,且只允许在面包中使用。我国是500ppm,作为面粉增白剂。( j- G7 T0 v1 i$ D; R
正是看到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增白剂,在国内有被滥用的不良趋势,1998年,过氧化钙被批准使用。颇为费解的是,其申请单位是名称与食品并无关系的“核工业理化工程科学院”。 " B6 T! v$ N! { _
据称,当时申请单位的初衷是看到过氧化苯甲酰被滥用,想找一种毒害较小的东西替代它。
* i% M o* E1 f# Q 到目前为止,过氧化钙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批准其作为添加剂使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而在美国和加拿大,过氧化钙只允许在面包中使用,而非在面粉中使用。
, ^$ t5 Y# {# K$ a 而在用量上,美国允许使用量是75ppm,加拿大允许使用量是100ppm,我国是500ppm。; L2 F! U( K6 Q/ j# M
同过氧化苯甲酰类似,过氧化钙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被加入面粉后产生活性氧,能使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共轭双键氧化断裂而产生漂白作用。
* _7 ?: a- Y' m4 F 但在漂白面粉的同时,过氧化钙也破坏了面粉中的脂类成分,使面粉失去天然光泽,呈呆白色。面粉中各种维生素也会遭到破坏,面粉的风味成分不复存在,制成的食品会失去麦香味。
2 h8 j3 \: u7 e& f* M7 E$ s 不管是添加何种成分的面粉增白剂,都还面临着一道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分散不均匀。1 z) }5 Y) T( g, I
一名粮食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每公斤面粉里只加入60毫克过氧化苯甲酰,怎么可能流散均匀?
7 m3 f5 z6 w8 [* n& b 我国绝大多数面粉加工企业是通过微量喂料器将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到面粉输送绞龙中,由于喂料器的添加流量和面粉流量具有波动性,添加很难保证均匀,即使管理规范的大企业也会发生局部超标的现象。# e$ ?( \+ @: ^6 u
“如果要添加均匀,企业必须增添预混或配粉等设备,投资很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这名专家说。1 E( J; V5 W& @1 Y4 H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家均是用玉米淀粉稀释过氧化苯甲酰制成增白剂,但有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选用其他稀释剂,结果只能是流散性更差。
: O: D* ]* O) {1 G( r “不管是哪个牌子的面粉,只要去抽查,一次不行查两次、三次,肯定有一次抽查结果是过氧化苯甲酰超标。”这名专家说。
1 @: g. p' _/ S2 Z 实际上,在粮食专家看来,面粉天然变白如今也可实现。
/ {/ p% L1 _- U4 w4 J# x) { 在粮食严重短缺时代,我国粮食加工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提高出品率。当时小麦的加工出粉率一般控制在85%左右,即100斤小麦加工出85斤面粉,加上当时的小麦品质较差,制粉工艺、设备落后,小麦粉的粉色和筋力都比较差,面粉并不“白”。
& W, C2 D. o1 J% o* }: u) B 但如今,出粉率为75%的“七五粉”和出粉率为65%的“特精粉”均已非常常见,面粉中麸皮含量大幅减少,面粉颜色自然变白。* Y( H! U' {: z# K' F( [( m
存废背后的利益博弈0 Z4 t' d8 d) J R4 ^* K, x
添加增白剂本身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增白剂的真实作用是能够通过改变面粉的色泽将低等级面粉伪造成高等级面粉& A* U/ B: c. m9 H0 r4 e
面粉增白剂的存废,远不止一种添加剂的存留这么简单,其背后纠缠了巨大的利益博弈。
+ S2 t( Z/ z! D8 E1 |' C 陈君石院士曾指出,主张禁用增白剂,是大面粉厂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但在粮食专家看来,这种不正当竞争的主体却“调了个”。
3 Z6 @& d. V3 Z0 g: E. |& D( K3 w “添加增白剂本身就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造假行为,增白剂的真实作用是能够通过改变面粉的色泽将低等级面粉伪造成高等级面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M8 M9 n/ u5 C- Y, e
除了面粉厂的博弈,这场争论不可避免地牵涉了国内的增白剂厂商。这是一个薄利且集中的行业,国内专门的面粉增白剂厂家不过20多家,其中大多集中于河南省郑州市,以郑州海韦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为龙头。2 S. D0 ?- e9 q0 _: s$ I3 ]7 a
面临多部门的“挤压”,这些增白剂厂商也在选择“奋力抗争”。% ]4 o2 J6 g0 z/ X: O7 {
据了解,这些企业多次向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访办、卫生部、质检总局投诉,矛头则指向国家粮食局“不懂科学”。
. \. [) R" r3 N8 ] 事实上,这些企业也的确需要“抗争”,因为一旦面粉增白剂被禁用,这些企业则只有停产这一种命运。在食品添加剂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别无他用。) l% P' ]& u' }/ ]. c; m
过氧化苯甲酰本身是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品,这只能说明一条悖论,因为食品安全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
" ^! i% Q$ A* Y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过了诸多重要战役。) M( O- Z* l- o. g( g9 t
2001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学会联合国内65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联名上书,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建议。
! b- ?# [" A) X 2007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年会上,70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再次联合呼吁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D: j( {: o% \6 H0 e
2008年10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组织100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再次向卫生部、国标委递交了书面材料,呼吁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 W- Y4 [9 h) D Q$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小麦粉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在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该委员会两次开会审议小麦粉国家标准的修订稿。
0 A- p) N1 o, A/ N 在这两次会议上上演了群情激愤,全体与会人员一致要求禁用增白剂,但最后依然没有成效。' S( H# L. ~; T7 ~
微小的转折出现在三聚氰胺事件后。2008年12月1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发了《关于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的通知》,明确要求系统内面粉加工企业禁用面粉增白剂。! t- s: h/ P, Y2 P
据有关部门2008年的调查,全国已经有12个省份军地双方联手开展了军粮小麦粉禁用增白剂的统一行动,其中两省两市一区(吉林、上海、河南、广西、重庆)的军粮小麦粉已经彻底禁用增白剂。
7 ^ E& W+ q" l 但是,能够扭转整场战争胜负方向的钥匙握在卫生部一家手中,因为卫生部负责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
+ x" P& f! a2 D" b8 h; X 以面粉为例,我国的各种监管呈现“九龙治水”局面。“国家粮食局只负责面粉的标准,面粉的生产归质检总局管,食用安全归卫生部管,面粉到了市场上归工商管,如果出口归商务部管。”一名粮食系统专家笑称。
! E% s! L/ A" [. g
, l+ K6 H X8 N5 n4 q5 X# q( v }2 ?0 A6 B8 I
来源:法治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