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g4 ]8 v7 G W0 S# b4 K* c
ACLED系列照明产品
5 \/ h0 U8 x; d, h: A( [, k
* n4 K, T4 t/ _/ m6 @0 r 工研院电光所表示,由该所与国内厂商共组的「ACLED应用研发联盟」,已经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建立跨国标准制定合作计画,完成「ACLED元件之光学与电性」量测标准草案,预计明年初推动成为我国CNS国家标准。
( m8 B! H# R6 M5 ~; S6 A) J4 s+ Q1 m& z# n! G; p* G+ \ c
5月底,ACLED应用研发联盟将进军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此份全球首件ACLED元件量测标准草案,让台湾LED产品领先各国ACLED标准进度,快速切入LED国际市场。
" i( @. f- h. Y7 p# M+ V5 t" ?' I* X. N8 ?
由於“目前尚未有直接适用於ACLED量测的标准,因此,我们是全球首个针对ACLED提出草案的单位,”电光所副理周佩廷表示。电光所与NIST於2008年展开合作,旨在建立一套可直接应用於ACLED的量测标准。
1 y* f* b* d$ D7 M% q; X# `' [7 P
现行的ACLED量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采用光侦测器+积分球+示波器,这种方法可快速得到光讯号,透过示波器,可撷取即时讯号并用来量测ACLED波形,但缺点是必须校正才可量测光通量,且误差大、无法量测绝对值。
7 D! M) }% h* ]7 `" j. E; U4 N: \5 u1 }" r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光谱仪+积分球+电力分析仪,优点是准确性高,可取得完整光学与电性资讯,但缺点是光谱仪撷取时间必须是整数ms,且再现性不佳,无法判断热累积造成的误差。
- M; I( ?# P* K" \( i Y& Z( d( @9 M9 ^2 ^6 c
特别是,无法判断热累积造成的误差,是DC/ACLED量测所面临的共通问题,周佩廷表示。尽管NIST正针对此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但主要仍锁定在DCLED,并不适用在ACLED,因此,ACLED需要建立一套具备实验再现性与公信力的量测方法。 ; k! h1 k/ R; r+ y; h/ m c
2 y5 x9 \6 N, N+ p0 F; { 此次提出的光学与电性量测标准是以现有DCLED标准(CNS15249)为基础,但针对ACLED特性进行了多项修正,并提出了专用於ACLED的量测方法。 / L( x4 h& o1 g) \
+ f- u# l0 L1 W 例如,针对ACLED特有的频率闪烁与交流定电压驱动等回异於DCLED的特性,新的量测标准草案也提出了具重复性与再现性的量测方法。“标准中提出了快速量测与稳态量测两种建议方法,可针对应用端的不同采用其中一种。然而,针对光强度分布等需长时间量测的项目,便必须采用稳态量测,”周佩廷说。
7 O& i" N4 d; I7 t) t- |# u" z4 |# `2 s: v2 E
为了制定出一套切实符合ACLED光电特性的量测标准,电光所与多家业者们在现有DCLED标准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修改或新增。如ACLED接面温度控制、稳态与快速量测方式、分布光度计、电学特性等。这些专为ACLED量身打造的量测标准,让厂商拥有适当的测试方法,能更快地进行产品量测。
% U# t3 Y1 z* J# h7 e9 x
J2 [3 C: [6 u: J9 L4 J! X N 新品迭出
# h1 A7 o/ q9 X8 w1 `7 T/ I* z2 }% d; k% A) [$ G
随著ACLED量测草案问世,厂商也纷纷发布ACLED产品。包括大同集团福华电子、亿光、鼎元、液光固态及齐瀚等,囱开发出ACLED应用产品,并承诺最快下半年即可进入量产。
, C& w+ o4 `) z9 K$ y
9 X1 Q: Y( F$ g# P- ?) M “ACLED瞄准的应用,包括有室内吊灯、桌灯或壁挂灯、筒灯等,”晶元光电(EPISTARCorporation)总经理室特助王希维说。这些应用过去都使用40~60W的钨丝或日光灯,但现在,若采用将4颗1WACLED封装在一起的方案,就可产生约230lm的冷白光或160lm的暖白光;6W的解决方案可提供350lm冷白光或250lm暖白光。
' R. m: y* I& S" s
: P8 H0 D) F7 @& j: A; h1 f 由於减少使用整流变压器,因此,相较DCLED,ACLED确实更具成本优势,鼎元光电(TYNTEKCorporation)行销协理彭兆焜指出。他以15lm夜灯应用为例进行计算,采用AC与DCLED的方案,最终成本分别为1.56NT/lm以及2.66NT/lm。而针对200lmMR16产品,采用ACLED的成本约在0.81~0.93NT/lm;DCLED则为1.33NT/lm。
# o. T$ f* [0 d6 W" i9 b9 ~# j. l+ N {& f
晶元预备下半年发布70lm/W的1WACLED产品,王希维认为,相较於DCLED,ACLED在成本与实际发光效率上极具优势。他以该公司目前生产的1WDC与ACLED为例指出,80lm/W的DCLED在经过AC-DC功率转换后,平均会有15~30%的功率损耗,实际发光效率约在56~68lm/W;但65lm/W的ACLED发光效率可维持65lm/W不变。
5 |' d: b" i, N& G2 B. y6 B
" u5 k- t! S7 u 鼎元光电(TYNTEKCorporation)即将於下半年发布的产品,包含了0.3W/0.5W/1W的ACLED晶粒,效率从30lm到60lm不等。“我们也开发了180lm/4.5W的产品。同时,由於ACLED具备良好散热特性,适用於多种照明场合,包括长条形灯管在内,极具发展潜力,”彭兆焜表示。
& S, ^. g* ~5 t8 q+ A, @, p. k' c% O+ R" U( [: K# V' J
福华电子(ForwardElectronics)已自第一季出5W200~250lm与10W400~450lm的ACLED模组,并已在4月底完成UL/CE及TUV认证。该公司表示,其10W产品亮度相当於13W的省电灯泡。目前这些产品主要应用在E26/E27灯泡、筒灯、投射灯等领域。5月底福华还将与合作厂商量产ACLED10W/1,200lux台灯。 / `9 S0 w q, f( `5 h' @
8 ]! l- {$ ?4 k# P. e4 u; @. R
亿光电子(Everlight)现有55lm/W的ACLED产品,该公司也正针对下一代ACLED规划自有封装架构,以满足更多不同客户需求。光宝科技(LITEON)预计3Q发布1W60lm与4W200lm样品,正式出货预定在4Q,希望以1WACLED取代低亮度灯泡,而4WACLED则锁定目前的20W灯泡应用。 ' M- o% C& T9 X( ?
5 v l0 z* m, s Z/ ~4 d 除上述厂商外,雷耀、咸瑞科技、英特明光明、丽清科技等公司也在今年第二季提出了ACLED应用灯具与街灯等开发专案。 4 b" J% n4 u% {3 E: O
0 r$ N$ Z% T% k& F4 Z+ ~ “比DCLED减少零件使用数的ACLED更能推动终端价格下跌,最终,它成为推动LED照明的主力,”齐瀚光电总经理刘永齐说。从封装厂的角度来看,刘永齐认为,COB具备的良好热阻特性,将成为未来发展LED照明的主流技术。
6 z" M* X2 u( ~3 s$ G0 i4 d5 p/ |
1 m' N0 o) l: _" l8 `: b B 2009──ACLED发展元件
4 W+ [/ U9 _& B7 M" h6 {- |2 ~. W9 ^/ \& N# x( c" \
台湾LED产量已居世界之冠,但长期面临基础专利受制於国外大厂,饱受专利侵权诉讼。经济部技术处表示,ACLED创新技术研发、高附加价值应用及标准建立将是台湾LED产业突破困境的新机会。 $ p: R( g3 `3 w" ?. A) H, {
3 w; t+ Z8 @* `4 ~
工研院表示,目前其在ACLED已掌握超过25案80余件关键基础专利,范围涵盖上游晶片、中游封装至下游应用。目前也正与国外验证公司UL、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合作,希望主导ACLED国际规格,带领台湾业者率先抢占全球照明市场。
$ [+ l" i/ G8 s1 E( o; b6 U3 H8 ^4 W* Q
截至目前为止,包括亿光、鼎元、液光固态、福华电子、齐瀚等业者已发表了30余项从ACLED元件至室内照明的产品,如台灯、小瓦数夜灯、大功率ACLED模组。并将ACLED与传统灯泡、灯管玻璃封装技术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功率(1-16W)的ACLED灯泡、灯管等产品。 8 D5 z/ l- ~# P0 P% q$ N( v
" @) _7 d; m+ Q3 m1 y' }
这些产品均运用ACLED无需转换器优势,可进行精简设计,主要目标在取代现行的白炽灯泡,同时,其小体积也使其可广泛应用在室内照明应用等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