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是凉茶饮料引发争议,接着又是境外红牛发现可卡因……近期,功能饮料的质量问题频现报端。5 Q' X8 g ]4 @5 u+ `
7 L) [/ O4 u: x$ d( ?
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市场上大多数功能饮料都没有标示适用人群和食用方法,或者避重就轻含糊了事,更没有详细标明每一种成分及其具体含量。: A0 q% r1 D6 w$ x+ r* A" _
6 ]- J4 h) @; \7 o! `0 x" W
业内人士透露,功能饮料越来越多,背后还是利益推动,功能饮料毛利比普通饮料至少多两成。! Z, D. y* W' j+ ~) z
f' ~1 F: m8 t* \5 ~8 g% {7 U1 ^9 U
功能饮料五花八门
. \7 ~% r6 b+ W
% v4 _/ K6 b$ Z0 A 鲜见标示适用人群" ?+ Y9 F# s/ i; H; B
: F% \" _3 l0 t 现在,不少饮料以某种功能作为噱头。记者昨日在天河城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光是饮料产品就放满了两大货架,诸如“保健饮料”、“运动饮料”、“维生素饮料”、“营养素饮料”、“植物饮料”等等,五花八门。这些饮料价格比包装水、可乐等普通饮料价格贵了一倍都不止。
9 }0 C+ \; D! C0 R9 h, Y- i+ a, }( S2 s6 m! ^
记者看到,这些饮料中,红牛标注“适宜人群:易疲劳者;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力保健标注“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孕妇”。除了上述两款产品外,其他饮料都没有标示,或只是避重就轻地标示“适合日常活动与运动后饮用”。
8 T' y5 m4 A1 O0 K, |4 C0 R
- P0 u! Q6 E3 F {$ ?* {0 @ 中山大学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说,特殊功能只能针对特殊人群,因此,功能类饮料不分适用人群是不科学的。他建议消费者“最好是喝水,便宜又干净”。) g! p! A4 x3 u+ n
* w4 _& U8 ]9 o8 Z5 |1 w
先有噱头再研发6 c# I, Q4 L4 _! H# ` f# h9 f }
( }5 @7 a. c/ [$ Y1 ] 半年弄出新产品
0 |$ O% m! k; V% u) R/ _7 ~* r: Y0 b" `& u/ L" D" e$ W- `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吴玉銮指出,功能饮料并无国家标准,有关标签的规定也没有标注适用人群和食用方法的要求。6 ~$ E; g2 ?2 E
, o& Z" U. H7 Y+ X 那么,企业开发功能性饮料的流程是如何的呢?有多年食品业生产经验的广州粤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明表示,企业计划生产功能性饮料时,一般先定好概念噱头,然后找研发单位来研究饮料成分搭配。高校的科研所都对外承接这类业务,一般来讲最长半年就可以弄出新产品。! A, G4 C" B1 s. ?1 D+ s: c
$ G, A. X, q5 |( E& x6 j- T; e “整个过程都是企业在指导,配方怎么拿捏出来一定要老板拍板才行的。”张智明说。如果自己研发,由于成本问题,一般大企业才有这个实力。不过,他也不排除有小企业在没有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自己上马“开发”配方。
# L6 O- p: }8 |$ R, P( O9 u
4 S0 T) }* H" A! _4 N( v$ H 业内人士认为,功能性饮料的利润起码比普通饮料高出两成。张智明说,饮料的附加值和宣称的功能和推广力度很有关系,毛利只有厂家自己知道。+ i% ~2 N/ I( [4 f% K/ t. Y! s
来源: 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