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找回密码
 注册安规
安规论坛 | 仪器设备 | 求职招聘 | 国家标准 公告 | 教程 | 家电 | 灯具 | 环保 | ITAV 签到 充值 在线 打卡 设备 好友| 帖子| 空间| 日志| 相册
IP淋雨机 | 证书查询 | 规范下载 | 资质查询 招聘 | 考试 | 线缆 | 玩具 | 标准 | 综 合 红包 邮箱 打卡 工资 禁言 分享| 记录| 道具| 勋章| 任务
水平垂直燃烧机 | 针焰 | 灼热丝 | 漏电起痕
IP防水防尘设备|拉力机|恒温恒湿|标准试验指
灯头量规|插头量规|静风烤箱|电池设备|球压
万年历 | 距春节还有
自2007年5月10日,安规网已运行
IP淋雨设备| 恒温恒湿箱| 拉力机| 医疗检测设备沙特Saber 埃及COI 中东GCC|CoC直接发证机构水平垂直燃烧机|灼热丝|针焰试验机|漏电起痕试验机
灯头量规|试验指|插头插座量规|灯具检测设备耐划痕试验机|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 耦合器设备广东安规-原厂生产-满足标准-审核无忧
查看: 571|回复: 0

[安全事故] 乳业再掀“苯甲酸风波” 奶粉将设苯甲酸限量值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安规检测
有限公司提供:
    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奶制品又再次遭遇“苯甲酸”风波。在国际期刊最新一期的《食品管理》上,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有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经分析检测有109份检出了苯甲酸,其中婴幼儿奶粉的检出率高达85.7%。  对此,广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苯甲酸,乳制品中除酸奶制品外,其他按规定不得检出苯甲酸。不过,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近日也声明,牛乳中天然存在微量苯甲酸,因此正在修订的乳制品标准已规定苯甲酸的最高限量值。7 S/ g1 S) X5 Y& [2 T
  ●事件背景7 W: {. t8 K5 }+ H0 u/ Y( T
  研究发现乳品多含苯甲酸$ _; a  A  _0 o& h
  据悉,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间,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研究人员,从广州商店和超市购买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这142份乳制品样本中,有109份检出了苯甲酸,其含量从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
; @. H2 A" N4 u  其中,情况较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产品有11份检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分别高达87.1%和85.7%。而论文作者戚平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检测的所有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不高,“说明不是厂家人为添加的”。他推测说,乳制品中苯甲酸的来源可能与环境因素、生产过程等有关。+ \3 C& X, S+ S. P
  记者上周致电戚平所在的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但却被告知戚平已休假,暂时无法联络上他。对于有关该篇论文的相关事宜,负责接线的工作人员称不方便转交由单位其他人员回复。针对这一消息,广州市食品工业卫生检测所相关人士日前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戚平的论文只是对市场上奶制品中的苯甲酸含量进行调查,并未就苯甲酸对人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D% y5 E; |% h  b8 X
  对于这一事件,戚平随后对外发表声明,称部分媒体对其论文有所误解。其在声明中表示,“苯甲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乳制品中一般都含有苯甲酸,只是含量高低的区别。”
/ y" o, {+ H" P% W3 M4 Q2 C  ●各方言论, i, A8 D0 l3 m
  质监仅酸奶可检出苯甲酸
  O* H* m* S% s4 \9 h$ u  针对这个在公众面前新冒出的乳制品添加物,记者专程采访了市质量监督技术局检测研究院,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是不允许添加,同时也不属于乳制品中的例行检测项目。( i; S4 P" C2 x* }% P" v' l
  但该负责人强调,酸奶制品由于其发酵过程中,可能会自动生成苯甲酸,故按规定,酸奶制品可以允许检出苯甲酸,但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不得超过30毫克/千克,果料酸牛乳不得超过230毫克/千克。而其他乳制品按规定则不得检出苯甲酸。
: O$ J2 ~" {2 R( V  记者随后查询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发现,苯甲酸作为一种食品防腐剂,允许用于冰棍、果酱、蜜饯、糖果、醋、酱油、调味料、饮料、酒等二十多种食品生产中,添加的最大使用量从0.5克/千克到2.0克/千克不等。而允许添加的食品名单中,的确没有任何乳制品。
6 Z& w5 A. @6 U' S0 d$ F$ C  不过,戚平在其近日的对外声明中也提出,“不得添加”并不意味“不得检出”,只有摸清乳品中苯甲酸的含量范围,才可以正确判断哪些是不良厂商“非法添加”,哪些是本身具有的。
0 l% ^* ^* X) C  就这一争议,多家知名奶粉企业也对记者称,企业本身并未添加此物,但亦委婉表示难以保证产品中不含苯甲酸。一名外资奶粉的相关负责人即称,牛乳中天然存在苯甲酸,这是无法避免的。
; N8 H2 X4 ~( e& B7 O4 C8 A; h  专家最可能由原料带入% z. `6 V. A; X5 P0 ?
  虽然国家明确规定不可在乳制品当中添加苯甲酸,但多位专家表明,苯甲酸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以奶粉为例,在奶粉原料添加中较易带入苯甲酸。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蒋卓勤称,奶粉产品中出现苯甲酸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生产奶粉所使用的原料本身含有苯甲酸,如常见的维生素、乳清蛋白和植物油,都有可能;另外则是人为添加,如厂家为了延迟奶粉的保存期限,在生产时使用了防腐剂;还有一种则是奶粉受包装材料的污染。不过,蒋卓勤在分析后也表示,奶粉产品中出现苯甲酸,较大的可能性还是原料带入或人为添加,“因为苯甲酸本身并非包装材料的成分,所以包材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3 `4 k, G) ^. F0 l5 B2 h) V2 Q  另外也有专家表示,苯甲酸也易在奶粉生产过程中产生。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即表示,牛羊等反刍动物本身体内就天然含有这种有机酸;其次,益生菌乳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化学反应产生苯甲酸。“不过,巴氏奶和超高温灭菌奶的生产工艺,不太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据相关报道,有研究人员表示,巴氏奶或因需低温保存且保存期较短,不利于苯甲酸出现。
. a; A1 \5 t2 C) J. z) y  作者婴儿摄入量有待评估
! ^' j1 D8 h9 }  据悉该次研究中发现,液态奶(包括巴氏奶和超高温灭菌奶)含苯甲酸几率较低,对此专家表示这对人体的影响也较小。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向记者表示,液态奶的消费人群主要为成人,当中即使含苯甲酸也较易通过排尿或由肾脏排出。但相对而言,该次研究中发现婴幼儿奶粉苯甲酸检出率接近九成的结果,令其消费群体对此事关注度颇为强烈。凤凰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将产生长期健康影响,值得关注”。王丁棉亦表示,婴幼儿的主要食物即是奶粉,且生理功能尚未健全,若长期摄入必定对身体有影响。$ M& s- b6 L' }0 A
  营养学界专家蒋卓勤告诉记者,苯甲酸作为一种防腐剂,虽然被允许添加入多种食品当中且对人体影响不大,但其多样的毒性对婴幼儿而言,却是一种伤害。
1 Z# V) q9 e3 g& L" x  “如果其含量到了一定程度,从急性毒性来看,食用含苯甲酸的食物易引起腹泻、腹痛以及过敏等症状,虽然现在还难以判定长期食用的危害性,但也不排除致使肿瘤、癌症等病症的可能性。”蒋卓勤向记者表示。6 L; n$ c1 e; F. M
  有关这一点,引发此次风波的论文作者戚平在其声明中也有提到,原文中是强调需要对婴幼儿的苯甲酸摄入量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的健康,这也是文章的一个目的。$ k; d2 ~3 I) ^8 c' j3 V0 z0 W0 g
  ●市场现状
  M% i& {  y8 I- }% ]& Q3 ?  奶制品添加剂标称含糊4 ^! |- e2 M# x; Y
  记者随后走访市场,发现众多乳制品的说明书上,关于添加剂的说明十分含糊,绝大多数的成分内容中,只简单地写着“添加剂”,没有任何的成分物质名称说明,能在添加剂后面补充说明的可谓凤毛麟角,记者找了十余种乳制品,仅有卡士酸奶中对添加剂标明(海藻酸丙二醇脂),而大多数酸奶只标明“食品添加剂(增稠剂)”,没有具体的物质名称说明。鲜奶外包装上则完全没有“添加剂”三个字。7 s* f4 b. ~* ]3 q
  随机接受采访的众多市民表示,平时选购奶制品时,重点大多在于查看生产日期和营养成分。某超市乳制品专柜的袁小姐说,“就算写了添加剂三个字,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更有消费者表示,很专业的化学名词堆上去,看也看不明白,几乎没有实质的功能说明作用。( R! A" }' y7 ?" G7 S7 ^
  ●新快词典9 U% d4 |0 K7 Y4 U5 q7 _: n5 f# i
  什么是苯甲酸?. t& t6 x% ]+ w8 ?# m, ]
  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在多数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摄入高剂量的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5 l, g, a, `3 a: U
# C8 d5 Z( T7 T, p0 `, |" B来源:新快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规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安规网为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关于安规|小黑屋|安规QQ群|Archiver|手机版|安规网 ( 粤ICP13023453-10 )

GMT+8, 2025-1-13 10:31 , Processed in 0.0652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