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深圳市质监局稽查人员正在一家电子企业检查产品质量。 □ 邓小国 本报记者 傅江平 文/摄( [0 X7 W/ K2 C, z. @
2007年,成为山寨手机市场的拐点,在业内人士喻为“过度放牧”之后,以前普遍300%暴利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而今年以来,又处于各方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招安”与“围剿”的声音不绝于耳,监管部门针对山寨手机的严打行动密集展开,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放弃对这个庞大产业的因势利导。
7 }- e3 ~7 Z2 v9 ^# t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大国,手机产销量约为6亿部,其中山寨手机产量约为1.5亿~2亿部,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另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0月手机牌照审核取消前,我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手机制造商仅115家,但截至今年5月,全国手机制造商迅速发展到1000家以上。山寨手机的泛滥与疯狂由此可见一斑,而在深圳尤为突出。
8 Y* d, F; p' z* U 山寨手机目前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一边是严格而又有点滞后的政府监管,另一边则是旺盛而又有点失控的市场需求。如何实现共赢?成为政府部门、产业链厂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q, T$ S$ W9 r6 ]1 C, V4 t& y* b
市场劲吹“山寨风”" v) |7 W5 [& }' N0 `
所谓山寨手机,以前被叫作野手机、黑手机或高仿手机,从字面上来解释,山寨是“占山为王,不受官府管束”的意思。随着手机牌照审核制的取消,绝大部分山寨手机似乎合法化了,但它们既不是地下加工厂,又算不上正规军。巧合的是,“山寨”和“深圳”的拼音简写均为“SZ”,事实上深圳也确是山寨手机的产销集散地。
9 a# b: g3 V# P/ |- }) I5 ] 山寨手机的横空出世,与台湾联发科公司研制的MTK芯片有关。2004年~2005年,该公司发明了一种Turn-key芯片模式。将芯片、软件平台以及第三方应用软件捆绑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下游厂商插上摄像头就能拍视频,装上喇叭就能当音响,从而大幅降低了研发周期和成本,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使手机厂商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产品上市。9 X+ K1 A3 ^' H' M2 P" P
记者了解到,以前在深圳华强北电子产品卖场,山寨手机受到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族的追捧,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功能超全面,超大屏幕、手写、高清摄像头、MP3/MP4多媒体播放、内置蓝牙耳机、看电视,甚至堪称高端的GPS导航,这些功能都可轻易实现;二是待机能力强,电池容量大;三是个性时尚,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功能配置,都能较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能根据市场反馈快速推出新品。而最具杀伤力的一点是,山寨手机价格低廉,MTK方案芯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不用花钱研发产品又没有广告促销、售后服务等费用,加上逃避入网检测、偷漏税收等违规做法,使其价格仅是品牌手机的1/2甚至更低。. o2 P+ K* ~7 D. F% C
凭借价格低、功能全、灵活多变等优势,山寨手机开始与正规品牌争夺市场,尤其是疯狂蚕食低端市场。据了解,围绕山寨手机,深圳大概保守估计有20万就业人员,仅华强北、华强南保守估计年销售额在400亿元左右。
& O5 l( U# d! S' C0 g “船小调头快”是山寨手机的又一个杀手锏。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通常山寨手机厂商20天就上市一个新款,而正规企业至少需要两个月。“山寨王”到市场上看一下,目前什么功能的手机卖得好,就装配什么功能;哪个牌子卖得好,就立刻高仿。然后在深圳随便找个设计公司买来方案,数量大的就找家产能过剩的代工厂,数量小的就七八个人在家组装,1个人一天可以组装20台左右。2 ^: t) L, Q* o# q
“过度放牧”尝苦果 p4 h v! K6 u+ N+ ^7 y
尽管在市场上人气不错,但山寨手机的缺点仍一直广受诟病。首先是质量无法保证,有的小作坊式企业采用低劣的元器件材料、盗版软件,导致产品性能差,甚至发生电池爆炸伤人事故。其次是抄袭严重,从外观到功能都模仿品牌机的畅销款式,侵犯知识产权。另外,功能齐全却粗制滥造,比如视频和音质效果都存在不少缺陷,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恶性竞争。没有售后服务也是山寨手机最大的硬伤之一,“今天买明天修”成了业界的一句冷笑话。最为致命的是,山寨手机不具有合法性,没有经过3C强制认证和入网许可检测,有的连营业执照都没有。
) g C4 w% f8 ^% p4 I( R- z; u) f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说,山寨手机像癌症一样存在却不合理,如果任其蔓延发展,就像在一个草场上过度放牧,最终会导致我国手机产业的沙漠化。6 \7 r3 `1 Q; p3 [9 G" D8 k `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一切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事实上,曾经风光一时的山寨手机产业,在“他伤”并抢占了外资以及国产手机品牌的部分领地后,很快便开始了“自残”历程。由于大量厂商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供应过剩、渠道库存积压严重,加上抛货不断,单机利润已经由最初的数百元,降至目前的几十元到几元不等,甚至亏损出货。
9 m. E! E9 u6 q9 e* i 对山寨手机来说,更为致命的是整个行业的变革。随着运营商重组的尘埃落定,他们无疑将加大自身在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对手机终端的话语权也将越来越大。摩托罗拉公司一位高层人士曾经表示,运营商主导手机销售渠道将是一种大势所趋,在未来一年半到两年内,运营商在我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将从20%上升到50%。在他看来,运营商绝对不会选择一个没有品牌和技术实力的山寨手机企业作为自己的供应商。
) T. y6 c: D1 r! H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是压倒山寨手机产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果不改进完善现行的监管体制,山寨手机只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 j- z% D/ k. `7 y
检测制度惹非议+ Y2 O/ z8 b& {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山寨手机的厂商们不是不想“弃暗投明”,而是“转正”后无法适应目前滞后的行业准入制度。有的“山寨王”更直言,“不招安是死,招安会死得更快”。
& o- A1 `; T2 L2 ~! V 按照相关规定,手机产品必须经检测合格并获得入网许可才能上市销售。长期以来,由于北京的泰尔实验室是政府批准的唯一一家手机入网检测点,造成了全国手机企业排队待检的状况。据一些手机企业反映,以往一款手机从检测到拿证一般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被拖到3个月。手机检测耗时长、成本高成为手机企业普遍抱怨的问题,也给众多山寨手机找到了生存的借口。有网友指出:“随便一个创新或者扩展,都要去审批部门盖十七八个公章。这也是为什么国产手机在占据半壁江山的辉煌后‘高台跳水’的致命原因。”
% P8 k& [+ b8 r9 ~ 对中小规模的山寨手机厂商而言,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的时间成本是其与正规品牌竞争的一个重要优势。2007年,北京天宇朗通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1700万部的销量跃升国产手机排行榜第一名,跟其山寨出身不无关系。
. D5 s4 i# O7 e) B$ B 不久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位于深圳的中国南方手机检测中心正式开展手机进网检测业务,同时作出四项调整:一是增加检测资源,珠三角企业可以自愿选择将样品送深圳或北京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二是调整检测项目,其中GSM(全球移动通信)手机检测项目减少10项,CDMA(码分多址)手机检测项目减少11项;三是降低检测费用,在目前检测费用的基础上下调33%左右;四是调整进网管理流程,要求实验室将手机进网检测平均时间缩短至8个工作日内,无论产品第一次检测合格与否,都将出具检测报告,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待整改合格后出具合格报告。0 ` I% T/ ]% t) M+ P" f- v1 J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手机企业,仅有两家手机检测机构,难以从实质上缓解“僧多粥少”的状况。另外,手机入网除了要通过实验室的基本功能测试外,还要通过MTnet(移动模拟试验网)室内协议一致性测试、外场测试和无委射频测试等,现在仅仅是一个环节加快,并不能加速整个手机入网检测的流程。7 U% {3 A4 y% K* a, i4 F' u! N
深圳手机的出路
8 V3 v9 u( u& d; T2 X2 m i% m$ c 在这场产业与市场的狂欢中,深圳被视为全国山寨手机产销的“大本营”。据该市科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拥有手机整机生产商600多家,手机方案设计商100多家,配件商3000多家,蓝牙厂家200多家,国包商、省包商1000多家。仅2007年,深圳生产的手机就超过两亿部,约占全球市场的1/5。8 Q: I; D% h% W. L" ?& _
去年以前,国家有关部门将手机视为重要的电子消费和技术产品,对其市场准入资格设定较高门槛,并严控手机牌照(生产许可证)发牌数。在深圳,仅有华为、中兴、金立、宇龙、康佳、TCL、中天、科健等手机厂商获得生产牌照。随着取消手机牌照审核,山寨手机厂商迅速在深圳及全国浮出水面。山寨手机在深圳的迅速发展,对手机产业固有格局造成巨大冲击波,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市的产业配套环境非常适合手机产业发展。7 G: X- C h$ w1 {0 _" }8 i
对深圳市华强北电子一条街及周边地区存在的非法生产加工手机行为,深圳市质监局福田分局开展了“铁拳”系列整治行动。记者在多次随同该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到手机厂打假采访时看到,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均会严厉查处,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质监人员还要做好指导帮扶工作,协助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目前,深圳一批手机厂商正加快申请注册品牌,手机通讯市场也纷纷设立品牌专区,山寨手机正在谋划集体“转正”。
# ?/ {% ?1 `- r3 q- ~5 f 业内人士呼吁,对于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弱、检测成本过高、产品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委托第三方检测、提高监管效率等方法来解决,这样既能实现资源共享,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中国质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