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找回密码
 注册安规
安规论坛 | 仪器设备 | 求职招聘 | 国家标准 公告 | 教程 | 家电 | 灯具 | 环保 | ITAV 签到 充值 在线 打卡 设备 好友| 帖子| 空间| 日志| 相册
IP淋雨机 | 证书查询 | 规范下载 | 资质查询 招聘 | 考试 | 线缆 | 玩具 | 标准 | 综 合 红包 邮箱 打卡 工资 禁言 分享| 记录| 道具| 勋章| 任务
水平垂直燃烧机 | 针焰 | 灼热丝 | 漏电起痕
IP防水防尘设备|拉力机|恒温恒湿|标准试验指
灯头量规|插头量规|静风烤箱|电池设备|球压
万年历 | 距中秋节还有
自2007年5月10日,安规网已运行
IP淋雨设备| 恒温恒湿箱| 拉力机| 医疗检测设备沙特Saber 埃及COI 中东GCC|CoC直接发证机构水平垂直燃烧机|灼热丝|针焰试验机|漏电起痕试验机
灯头量规|试验指|插头插座量规|灯具检测设备耐划痕试验机|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 | 耦合器设备广东安规-原厂生产-满足标准-审核无忧
楼主: zys7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话题] IEC60335-1或GB4706.1讨论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1-8-21 14:53 | 只看该作者
广东安规检测
有限公司提供:
支持。。。。。。
62#
发表于 2011-8-21 15:5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59楼rindon于2011-08-18 11:12发表的  :3 ~# u% @6 d3 L

' x  V* b! `9 N1 s; z+ ^
; ^# Y' X$ c& q* U+ @. K1.    GB4706中的试验销,到底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 c2 U3 K; |, ]4 U, l5 a" N答:试验销是模拟有螺钉之类的小金属件进入开口和裂缝,考量是否有安全隐患;8 P3 x( c5 q- E1 v! I' Q& ^( z. C* Z
8 M  G! h2 w- a
.......
问题2: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电源线从插头至进入器具入口处的质量不计算,即从入口处剪除后称量。! P2 D/ n) `, f/ o7 h0 v4 j6 S
问题3:这种单极开关后的电容器如何确定?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如果是指其存有电量,单极开关是否应峰值断开?是否应断开电源?电容放电是个瞬态过程,是否应用示波器监测?
2 q& O8 y- U/ p* j) h, @问题4:标在固定装置后更能反映出其被拉出的真正长度,也便于测量。标在前面会受扭绞。
63#
发表于 2011-8-23 16:11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61楼山炮于2011-08-21 15:51发表的  :
; S; Y) O7 {& x4 {2 b* r; \
) T9 F& D- B3 t& z+ f/ F问题2: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电源线从插头至进入器具入口处的质量不计算,即从入口处剪除后称量。( U1 x+ t! [+ x1 E
问题3:这种单极开关后的电容器如何确定?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如果是指其存有电量,单极开关是否应峰值断开?是否应断开电源?电容放电是个瞬态过程,是否应用示波器监测?* |8 ^5 Z3 G# M0 k
问题4:标在固定装置后更能反映出其被拉出的真正长度,也便于测量。标在前面会受扭绞。

  x! l7 E$ h" N# |8 t9 ]6 E# C, B  W8 [* q. g9 T* U. G+ J/ \
问题2:电源线从插头至进入器具入口处,这种说法我知道是计算电源线长度的,用来计算器具的重量没有听说过;3 a9 m  G8 E3 d
问题3:a、电容标准中没有特殊声明,不像是插拔放电有0.1uF的要求,只要是这种结构都应该断开单极开关后复测;b、具体操作就是在监控泄漏电流仪的读数,关注开关断开瞬间或断开后一段时间内的泄露电流值(做到稳定);c、理论上峰值断开可能测得的泄流电流值比较大,但个人认为这是考量电容的放电,有一定的随机性,可任意时间(最多就是多测两次,呵呵);d、这里只是测泄露电流,不是测电容的放电量,不需要用到示波器,只用泄漏电流仪即可
3 _7 ]- W! ~/ S& d/ {问题4:25.15中就是用扭力测试的,除了要做拉力测试外,同时要考虑可能受到得扭力的影响。2mm是考虑电源线的位移的,就是电源线的固定装置是否可靠。其实这还不是很合理的,因为有些电源线护层比较厚,即使外层的标识没有发生位移,但里面的导线已经受力(拉力或扭力)导致在器具内部的接线端子受到应力,我觉得还是UL的做法比较合理,UL除了要求电源线的2mm的位移要求外,还要求内部导线不能有1mm的位移
64#
发表于 2011-8-23 16:14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山炮兄,最近比较忙,回复的慢了
65#
发表于 2011-8-24 11:54 | 只看该作者
我提个问题,大家讨论下。7 W( F  `+ {% g2 H3 R, a7 _5 N  C

3 p' d6 O  _6 J6 U1 B, E/ ~温升测试时,温升值的计算方法,以A点的温升值为例,有以下几个算法:
* [! x/ T1 _8 [. S$ `; W1 v1、A点最高值—初始环境温度值(T1);/ J9 G9 B6 H# M" P' [# B
2、A点最高值—A点的初始值(和T1数值接近,是A点的温度值,但不是实验室整体的环温值);
0 V; t, z! j9 ]3、A点最高值—A点结束环境温度值(T2);4 @1 f6 f7 ^% ^* e5 c

4 y6 B2 w6 r4 v5 ]# x, A另,在计算A点最高值时,环温25°的使用问题,环温不是25°的情况下(大部分都不是25°吧,呵呵),是否需要回归到25°?还是不考虑环温直接按实际的最高值计算?
8 ?) x6 }; m& ~1 w) W- [1 m' [# B( ^# A' B. m) {" W* w
大家一般是用哪个算法?为什么?
66#
发表于 2011-8-24 12:58 | 只看该作者
选3;要回归到25°C
. X5 F1 n. Y8 f' E" e1 u2 _8 X+ t4 q7 m3 V9 X
所以我的环境记录永远都是25°C 。
67#
发表于 2011-8-24 17:13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实验室的环温降不到25°以下,即环温高于25°,或者说环温在25°以下,但A点的初始温度高于25°,那怎么处理?% Y4 j; @6 x/ r- F+ u; D
1、做不做温升试验?/ k: p. v3 L- H  R( Z/ ]+ ^
2、做的话,最高值回归到25°,就相当于降低了温升值,考核偏松
68#
发表于 2011-8-29 09:30 | 只看该作者
IEC是前提,IEC明白了GB自然就清楚啦。
69#
发表于 2011-8-31 15:42 | 只看该作者
注意IEC/EN 60335-1标准增加了A14版本,
% m2 \5 M  l; a$ K6 m% N( r: p4 ~$ l/ V  z
开始执行时间为:2010/11/01,' P* a2 e6 }9 A: v$ k
强制执行时间为:2013/05/01
( n5 S7 q/ N  J. D  E) L+ }0 v( i" q. ]9 e! s: T+ i+ i

9 u- w! ^0 K* U0 K3 J  X, R
+ V6 `$ I7 O  T5 w2 m% g- C标准的内容主要是增加了附录ANNEX ZE(商用产品的机械伤害)
70#
发表于 2011-9-27 13:2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啊!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安规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安规网为您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关于安规|小黑屋|安规QQ群|Archiver|手机版|安规网 ( 粤ICP13023453-10 )

GMT+8, 2024-6-23 10:23 , Processed in 0.1322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广东安规赞助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