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这里重点阐述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 K/ l7 S' h- J, J" k5 I
8 N8 o( n9 D0 a! z+ p 20世纪80年代,日本产品因物美价廉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对美国企业触动很大,决心学习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设立一个国家质量大奖。1987年,美国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适用于3类企业:一是制造业 ,二是服务业(依据销售额判定),三是小型企业(雇员小于500人)。评奖标准很严,每类企业每年最多有2个获奖者。4 d$ I" ^- {3 k" r$ R
, F$ M/ A; u! _ 马克姆·波里奇奖的核心是定点超越,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越。
* h7 ]7 {! k; T; K( E* {- [1 P) d9 p& {* Y7 U- ]5 N# f- W! I
自颁发马克姆·波里奇奖后,美国企业纷纷比照马克姆·波里奇奖获得者找差距,然后定点超越,结果产品质量大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重新树立了对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c( _. [% d( w, y" }$ D
$ I: [- `3 `& Y4 G" {" l) C% o9 i 日本:强调自主、主动
7 g) S3 `5 {2 k3 u5 t1 q1 |( X# ^% ]% L0 P. ~
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1 J; F" M5 h1 w' r# L$ _; f- _3 G+ R* ]- ~4 t% U- M. s
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 |' y1 |* A1 o m. b" u8 F! X2 n$ J& O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9 _" Q$ m; `. `- R9 k! ?
! f% C, \/ Y, r+ n# D 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T, x0 k. A2 `4 T3 B$ y( g, L9 C6 b3 }' D; {; T
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8 T9 L" e2 Y4 l( ?0 ]# h7 n3 \* H* G+ [! w6 \% f" U
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J( F1 p! h1 z7 ~
' G/ [) l8 J( M 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 c& {, B# f+ o& o
. }/ D( A2 ]* ?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v0 J+ ?# F% v( R3 o. Q
0 n4 V0 o8 J3 |2 ?8 v6 u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日本企业纷纷使用PDCA循环自己找问题,然后改进产品质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产品如汽车、家电等充斥世界各国市场。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对日本经济奇迹的评价是:“日本的 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 E* h6 l5 |8 H; w! |* L
( w/ @) X+ o- `4 y" L5 L% ~ 美日特色的比较# g, e9 j* L7 F
$ h% w7 Z! j) G+ G0 _0 f2 S5 `" W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 P( m, T/ W+ e: T2 v
* E0 }8 Z3 a+ L1 k 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3 T; z+ i$ t/ _& n+ y6 o& n' e Y/ Q& d2 p$ V
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 m+ w1 x% U+ @* B! U) B- A" Y: _
: t) n2 C3 F" Z& h3 Z3 O 为何日、美企业质量管理的方式天壤之别、却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源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日本企业根植于东方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自觉”、“修为”, 敢于“舍生取义”,故他们自己和自己比较,就能发现差距,然后进行改进;美国企业属于西方文化范畴,强调制度的作用,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只有通过别人监督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故要和优秀企业比较才能找出差距,然后定点超越。 " Z: R! a6 f k* l! n
% ~7 v0 S" U5 Y9 }* }6 j' B2 z 启 示% U# k, D4 e) _, i4 U
. a# y/ E# K$ M& u/ `- P 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 m6 |3 X* q$ a7 } a% [9 ]5 I4 j) J2 W. h8 {7 ^
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 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
( k1 C' X n( U! Z, ]0 o2 V4 G" j9 u' [# n; @+ o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管理、主动管理,而美国人恰恰缺乏主动性,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开始在美国企业实施时遭到了冷遇。但是,日本人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富有主动性,自己与自己比较,就能发现问题,因此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非常适合日本企业,日本企业运用PDCA循环取得了产品质量的飞跃进步。
4 h' ?- x# R% n, V! _
) K. ^; o( w; j# Y8 x. C+ L4 c 美国企业认为,自己的问题自己很难发现,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监督。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适合美国企业特点,一个企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以发现差距,然后实施改进。
% C3 O d6 K6 H
" D' |7 X& E2 L$ v8 a5 m 应该说,日、美企业都重视学习,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同。日本企业通过自我批评实现自我 ,而戴明循环是自我批评的重要手段。美国企业认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产生于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何感受这种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通过他人批评,而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则是倾听他人批评的重要途径。' g( f7 I. Y4 n1 S% W) W( z {
( r, S/ h, l$ v8 ]( x/ P8 s 总之,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实现了“自我批评”;美国企业,通过马克姆?波里奇的定点超越实现了“他人批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美、日企业都赢得了很高的质量信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