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关注的仿瓷餐具是否“有毒”风波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6月1日,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正式实施,脲醛树脂未被列入到允许使用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在原料中添加脲醛树脂的仿瓷餐具面临退市风险。
6 a$ g# b" ? Y; i) J' z0 e9 Z5 C$ e5 o0 I8 q ~
儿童餐桌多用
6 W% S$ g2 J' X3 W, Q9 ?; v+ P4 [1 f
在市场上仿瓷餐具随处可见。昨日,记者走访多家超市、零售店、批发市场发现,各种颜色鲜艳、设计新颖的仿瓷餐具仍大行其市,仿瓷碗也是一些超市食品促销的常用赠品。这些仿瓷餐具一般在3元到10元不等。1 N+ o3 \" ^5 }$ l* V% s6 m
7 Q; K' ]& D# D" } 据专业人士介绍,这些仿瓷餐具因其轻巧、耐温、耐煮、不易碎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餐厅、职工食堂。尤其是仿瓷餐具上各种美丽的图案,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幼儿园等儿童餐桌使用广泛。! |! F5 A# N' U: c" p
9 G# ]4 l7 _$ T/ h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曾对多家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销售的15种仿瓷餐具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部分产品经检测甲醛含量严重超标,耐湿热性试验出现裂纹和发白现象,高温蒸煮时还释放出刺鼻呛眼的气味。. t2 ~3 z$ w( P
. t6 t+ `/ y6 b, ?6 U5 ~ s% X 调查报告指出,仿瓷餐具由密胺树脂粉加热加压铸模而成,而密胺树脂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成的,如果原材料树脂聚合不好,就会残留三聚氰胺,在高温加热至120℃左右时,就会对人体造成安全隐患。
n+ h( j% D6 l1 Y# u1 g# t# i
8 x0 f: u' R- @/ |7 E5 ~ 脲醛树脂原材料禁止使用5 V3 i7 m4 @. K
8 ^" x5 R0 D: k
这次实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指出未在列表中规定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装材料。脲醛树脂就在被禁之列。
+ ], Z2 q6 ^! ]& Y! p6 g5 Z% g1 I+ q/ z: W+ q0 _/ A+ x
“在原材料中加入脲醛树脂一直是防瓷餐具的潜规则,”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告诉记者。
; k) N; L6 b4 W0 w9 j# m* h
) V# a+ o6 D4 L7 [" u6 M2 I 仿瓷餐具又称密胺塑料餐具。按照国家标准,仿瓷餐具应该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又称密胺树脂)生产。董金狮指出,由于密胺粉的价格较高,为了追求利润,很多仿瓷餐具制造商直接用脲醛类的模塑粉代替密胺类原料来生产餐具;有的还在脲醛类模塑粉做成的餐具外表添加一层密胺粉。一般消费者难用肉眼鉴别。
4 D% n( m1 Z, Z* W& [. ^
0 w8 R! w5 W$ C: Z. @* s d( M “新的卫生标准实施后,意味着市场上1000多家无证仿瓷餐具企业有可能面临关闭风险。”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4 U9 v, u0 d, l+ y% k( Q
+ O7 G S/ @5 A/ w9 R2 R! ] 仿瓷餐具面临退市
3 \* T- C, ?) s' p8 H, v9 `/ d* J# H: N% `. ?5 p( \) \
仿瓷企业的生产规模在2008年以前一直持增长态势,早在2008年9月9日,卫生部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发布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仿瓷餐具企业已经历了几次市场洗牌。
4 l: Y7 U% T4 O; `
P1 p3 Z. j6 \9 h, D 据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15日,质检总局对全国仿瓷餐具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严查,广东、福建等仿瓷餐具生产集中地区被查出多家违规、违法企业。0 k( _* r* t. Z
/ U: @6 I) L( r' d/ y 据了解,截至2009年4月6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QS市场准入资格的密胺塑料餐具企业只有33家。0 J0 e4 a |! T* Y3 x
% z* c3 M- |9 c% v( q# P “仿瓷企业获证需通过53项考核标准,这对无证企业来说,不是短时期内就能通过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进一步表示,今年9月1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将施行,该标准规定了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的原料要求、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仿瓷餐具企业生产的仿瓷餐具产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 P. [8 R0 g$ U' B- _" Q/ |" m( l. M9 {#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提醒消费者,目前大部分不合格的仿瓷产品已退出连锁超市和批发市场,只要贴有QS标志或编号的仿瓷产品都可放心购买。(记者 任宏)来源:《北京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