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5月26日电 题:“不喝中国果汁”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背道而驰5 |! z R! V3 {) @, O
* V5 l! |6 g. c; l- f1 l 新华社记者 郭鑫 刘刚
0 F- K& `. r9 J+ j0 f( `' ^
% G# `. [) q* {4 U4 |$ t “不喝中国果汁!”——这是三家德国饮料企业为把从中国进口的果汁挤出本土市场,计划联合打出的广告内容。
n1 Q0 D, j/ u8 t7 i0 K) ^
L3 W6 g! e2 p3 B8 Q0 W. R4 U3 N
/ d) P; ^0 g8 i/ H* O1 F# S ; N; J2 n; D# E3 U* a- M( l" I
在不久前举行的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包括德国在内的与会各国纷纷作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如今,承诺言犹在耳,这种与之背道而驰的行为就已经出现,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W1 u! M2 O. R6 t* ^
# s8 O1 J1 f! Y$ W
事情源于自去年以来,由于在价格上拥有一定的优势,中国果汁类饮品占领了部分德国市场。为了夺回市场份额,这些德国本土饮料企业采取了降低出厂价格的措施,但依然难以奏效。在与经销商谈判未果的情况下,德国厂家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7 A& c; H, B) u% P
3 l9 F* E+ D" }$ X 包括果汁在内的中国农产品确实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这也导致了德国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的下跌。但是必须看到,中国饮料的销售价格依然在合理的竞争区间内,远非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因此德国同行动辄号召民众抵制的举动,于情于理都是站不住脚的。- d! R1 v+ {) L' v1 l& H6 }
* N n" \( L- ?2 _9 |1 w
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中国家产品的低成本仅仅构成了贸易竞争的一个方面,发达国家产品无论在品牌认可度、产品附加值,还是销售网络等诸多环节上,依然拥有明显的优势。对于这些德国饮料企业来说,在本土市场上他们无疑享受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0 i, M- H8 G; |* j, R6 y: p1 H9 c A* D. E' @+ [( S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农产品生产商,德国饮料企业还长期享受欧盟给予的财政补贴,这使得外来企业从一开始就身处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种先天有利的条件下争夺市场受挫,而对中国同行的产品横加指责,就更加缺乏道义上的支持。
6 k x* @2 S" j" `) D+ l/ E$ ?) o& ^3 R+ y( _5 o! X. X
因此,对于德国饮料企业如此“激烈”的反应,很难用单纯的市场竞争需要来解释,我们从这件事的背后,闻到的依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味道。
7 S. A2 W6 l7 ~
( U+ R. N% V9 e, w# s% `+ _% o3 ~& K+ r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冲击实体经济,而且影响还在加深。由于各国内部需求疲软、国际市场萎缩,各国企业都面临争夺国内、国际市场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扶持和保护本国企业,防范国际市场萎缩导致的贸易转移,许多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德国饮料企业出现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l% L% d3 s9 e; i; X: ]- L
5 E' e; u& h* s4 |' ^& h5 T 在鼓励公平贸易方面,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变化有目共睹。目前,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只有9.8%,工业品平均关税只有8.9%,在发展中国家中最低,农产品关税只有15.2%,甚至低于很多发达国家。/ {1 ~. r# e9 Y5 `. r; D0 S8 f$ }# E; k& v
5 x/ J$ z+ j8 W' E* } P0 Y 在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始终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期待与世界各国携手渡过难关。在出口萎缩、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中国今年初依然向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四国派出采购团,并签下130亿美元的巨额采购合同,为深陷困境的欧洲企业雪中送炭;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中国宣布近期将再次向欧洲派出采购团,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W" x9 p0 I( }; Z- B& a
; g' ]1 a+ V# H8 Q! o: \. E7 `
越是世界性的危机,越是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面对,这样的时候往往更能体现诚意的可贵。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指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在这方面,各国不应从已经作出的承诺中倒退。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对于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公平,对于全球经济也是致命打击。
( n' v8 i$ O% A& x7 R8 i( u3 S9 Y2 s X W! p, y" E9 M
就这三家德国饮料企业而言,他们应该看到市场的最终选择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他们购买谁的产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通过不正当方式排挤竞争对手的短视行为,既公然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终伤害也是德国企业自身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