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思强5 k9 E- t) {/ V8 ?* u1 p
% ?* v. O: g8 L! m5 x1 ?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儿时的端午之事,又涌现在我脑海里。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度过的,记得那时,每到端午节,家里都要做两件事,一是母亲包粽子,二是父亲要我们读《橘颂》。
7 m7 z! F# O ~2 i- w8 N! }: M
2 m* Q8 G, j( ]4 s: N/ U8 e 母亲总要拿一些粽子到家乡的那条大河抛送。儿时,我不清楚母亲为何要往河里抛粽子,便问母亲,母亲说,这是古时传下来的习俗。# [0 Y. `+ R0 ]2 Q5 k! Q
/ T' x% \* E. b& x0 f% Z
从我八岁起,每每端午节,父亲都要我们兄妹几个一起读屈原写的《橘颂》,先读后背: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遣,生南国兮。
h5 A( @( V! M5 x( ?& U
0 g7 ~# [0 q: M 父亲常对我们说,《橘颂》是咏物述志的好诗歌,你们要学习它的写作技巧,更要学屈原的爱国精神。
, J. | @5 b% \: o$ ~
, U& f4 {+ D, R5 F: o- Y* B 长大后,我才渐渐品出《橘颂》的另一面。这就是,古人以花木来自况净身心,以花木来自命。花木就是自我的真身。《家语》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古人向来就把梅兰竹菊视为四君子。因为梅花不畏严寒,开于冬、春。菊花迎着寒风,于深秋吐蕊抖美。兰花不管在穷人富人家,照样散香。竹正直有节,性格坚强。这种铁骨霜姿,不随市侩世俗,高洁自爱,正是君子气节。+ H3 A' N( Y) v" a' ]4 ]$ r, |
$ x- ^% d' V# {+ C/ K: @) K8 N
我们的先哲认为,人与自然界同源、同类,自然界之物是有灵性的。人的灵性最高,花木也有灵性,但与人相比,只不过是比较低。先人把具有生命力的花木看做与人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自然之物,它们都是天地孕育出来的,都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古人很看重“钟灵毓秀”的说法,认为大自然中的一种中和之气,当它汇聚于某个事物上时,便会产生出美好的情景。古人认为,这种中和之气所钟于人,人便圣贤。于物,便是佳物。7 H1 V( m) h3 w+ D+ ?6 P# C4 I
9 V6 s2 q4 T. @3 |; G$ L6 i 花木的秉性与人自身的人性内涵有很多是相似与相通的。《橘颂》的创作是屈原的人格与精神品德而决定的,是先祖自然哲理的一种升华之物。: M6 C' E$ j* {7 [& e1 i
) p, a9 Q3 s' z2 @7 v: m/ |; E 《橘颂》的南国之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已成为自古以来爱国人士的的名言。它像“龙”一样,被古人赋予一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浓的文化精神意韵。
2 G, Z. r( N- \
+ K( P6 o, B/ o% _ 如今,每年端午我都会重读一回《橘颂》,品味童年,品味文化。《中国质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