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十年,中国的整体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具体到电子业,市场规模与营收连年上升,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有个足够大的、低劳动力成本的市场,而非主要靠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例如,中国的很多电子信息企业并没有掌握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而只是通过应用外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一些整合,也获得了生存,而且发展规模不小。但实际上这属于无源之水。打个比方,如果说市场像条河,那么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是水源,只有拥有持续强大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业才能成为源远流长的大河。
; a* k) M/ N" N% i9 J+ }! T9 z6 k1 p1 I. \. j j+ q
“苹果”是创新的产物
6 S) t& z4 E# C \3 Q$ n* t i4 E1 d( {/ y( D( U- k" N3 L7 |
说到“苹果”,无论“吃”过,还是没“吃”过的人都一定很熟悉。从苹果初期的计算机技术创新,到后来iPod、iTunes乃至iPhone的设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创新始终伴随着苹果公司的成长。毋庸置疑,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之一。 - z% Z! c# M6 w' L% k2 P$ o
- ~' X8 R8 a! V: ^, W; S, X* [0 G 企业创新包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很多方面。对于某个具体公司而言,技术创新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一个行业来说,技术创新却是必不可少的。就中国现阶段电子业的状况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 H' Q; v; D1 a1 e
, P8 ^5 l3 M4 W- O9 v
如果把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初期作为一条分水岭,之前中国电子业的第一波创新热潮,尤其是芯片设计业的发展,与巨大的投入相比,并没有相应产生出大多数人希望的那种由量到质的大规模成功变化。从最初的不到100家设计公司增加到近年顶峰时的近600家,不断虚胖的芯片设计业实际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在世界电子业历史上真正值得骄傲的技术创新成果。 ) r4 A7 H5 z0 j( S% w
. z# H* L" ?9 Y/ @1 w- d5 e _, z
芯片设计业是人才智力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特点是:高技术门槛、高投入、高风险、投资周期长。企业高层决策的急躁冒进,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笔者认识一个规模较大的(同时做数字和模拟芯片)设计公司的技术总监。他透露说,前些年,公司拉到了一笔数千万元的海外风险投资,但由于老总在技术开发和市场方面操之过急,创新不足的产品上市后的业绩很不理想,两年多的时间把投资赔了一多半。 9 O% O8 w! h# M6 p
* ^! B! H4 F {* H9 Z 科研机构也存在同样问题。某些高新技术项目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将基础研究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项目的研发单位只是随便用个结果去敷衍急功近利的“创新型社会”,而部分项目资金则变成了项目主管的票子、车子、房子,甚至海外度假等个人利益。
w: {% G; @# O" r
% g s& a) z3 j0 A- U( l2 V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企业的短期行为,有的认为是资金问题,有的认为是管理理念与用人问题,有的认为是市场把握问题,有的认为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上述分析都只揭示了表象,并没有剖析到问题的根源。 5 h( ^1 G. @5 Q; a8 z
9 P6 \: f0 f, f$ L" l/ t
有“山寨”,“中国树”上就结不出“苹果”
6 y- m! e% ^$ A; c 让企业和科研机构无法潜下心来创新的原因是中国容忍类似“山寨”那样在极大程度上侵害知识产权的产品存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政府就公开给“山寨”冠以了“初级创新产品”的头衔。因为在那个城市,“山寨”产品链上产生了20万人的就业机会和每年400亿元的产值。相信“山寨”产品上会有些创新,但这远远弥补不了其对“行货”知识产权的侵害,并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丧失商业信誉。因为许多产品的设计数据、模具甚至是产品本身都是通过与跨国企业签约的企业提供给山寨企业的。
0 F9 D& S1 A) e/ t& @: \# g, Z9 h# i- R
设想一个需要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才与时间才能产品化的创新成果,会在短短数月时间内被“山寨”,而导致开发者无法从中获得利益的话,那么有谁还愿意、或者还有能力去创新呢?跨国企业又有谁敢安心委托中国企业制造呢?没有了创新,中国就会永远停留在“世界工厂”的位置上。而“山寨”的盛行说不定会让中国连“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丧失殆尽。所以,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和消费意识,才是问题的根源。 + ~/ s' g ~1 n O s
, C. h; w/ G$ k5 m g
不保护知识产权,容忍“山寨”的存在,可以让“中国树”上结出“桔子”,却无法结出“苹果”。(特约撰稿人:飞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