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和扶桑绵粉蚧的风险分析结果,决定将扶桑绵粉蚧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扶桑绵粉蚧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洲都有分布。该虫最早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公园植物根部火蚁洞内,后扩散于美国其他州和南美洲。2005年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并且扩散迅速。2006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由于该虫的危害,棉花减产12%,2007年减产达到40%。仅在旁遮普省两个月内使用的农药费用超过1.2亿美元。
) _7 L' }, \5 R$ o7 t, V" {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在我国南北广泛存在,可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在美国,扶桑绵粉蚧最北发生地密歇根州的纬度为北纬41°41'~47°30',因此在我国棉花主产区的气候条件适合该粉蚧生存,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棉区和黄河中下游棉区危险性最大。华北棉区和新疆棉区的绝大部分也处于北纬47°以南,也能够适合该虫发生与危害。
. k6 u8 ?4 U3 M& [9 ^8 E& o4 i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认为,该虫是一种扩散迅速、危害严重的棉花大害虫,是全世界需要警惕的,尤其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交界,边境线很长,很容易被交通工具和贸易材料携带传播到中国棉区,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有必要加强对来自该虫发生国家或地区寄主植物的检验检疫。& I* V2 O1 g* q1 G* g* x2 q
扶桑绵粉蚧学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英文名称solenopsis mealybug,分类地位为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绵粉蚧属Phenacoccus。5 v% D6 |, a7 m# z* q* q
该虫卵圆形,浅黄色。雌成虫体一般呈椭圆形,扁平。足红色,腹脐黑色,被有薄蜡粉。在胸部可见0~2对,腹部可见3对黑色斑点。体缘有蜡突,均短粗,腹部末端4~5对较长。除去蜡粉后,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可见两条黑斑,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有两条黑斑。显微观察触角通常9节,足的爪下有齿,后足胫节上有大量透明孔。雄成虫体微小,红褐色,长1.4~1.5毫米。触角10节,长为体长2/3。足细长,发达。腹部末端具有两对白色长蜡丝。前翅正常发达,平衡棒顶端有一根钩状毛。
2 Z3 X, `# |4 ~ 生物学特性扶桑绵粉蚧多营孤雌生殖。卵产在卵囊内,单头雌虫平均产卵400~500粒,每囊有卵150~600粒,且多数孵化为雌虫。卵经3~9天孵化为若虫,若虫期22~25天,正常情况下25~30天1代,一年12~15代。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以卵或其他虫态在植物上或土壤中越冬。热带地区终年繁殖。$ e& {9 u- ~# c- d/ V1 J% v! N
一龄若虫可以从病株爬到健康植株,随风水、动物、人、器械携带扩散,随灌溉水传播,长距离主要随棉花秸秆或种子传播。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汁液危害。受害棉株生长势衰弱,生长缓慢或停止,失水干枯。亦可造成花蕾、花、幼铃脱落。分泌的蜜露诱发的煤污病可导致叶片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棉株成片死亡。0 ]8 b9 i5 R- M" e) O
扶桑绵粉蚧寄主植物有100多种,包括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主要寄主有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人参果和很多杂草,蔓陀罗、银胶菊、马利筋、碱蓬、酸浆、大戟、巴豆等。主要危害棉花和其他植物的幼嫩部位,包括嫩枝、叶片、花芽和叶柄。量大时可寄生在老枝和主茎上。扩散迅速,危害严重$ @1 `7 N6 E8 o3 B; ~: V3 y
& _, I! W3 I* L7 D2 E3 Z; M; c! X
9 X- N3 ~+ @. c, z0 F9 ]5 [( ]6 c! r
7 a/ S* C, R4 O
2 \5 W+ Z1 s6 x# Y0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