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苦难日”及其他/ J$ X1 N3 s1 f7 J7 v6 F7 _
2 z4 X* U% |& `/ j& g
+ N0 k% T' q5 E% `6 L7 a2 y7 b* v& f$ l
”……我来自一个双女户家庭,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母亲的身体时好时坏,妹妹年龄还小,家里的负担全落在父亲的肩上。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干完地里的活(儿)以后,忍受苦累为别人干些体力活。终年累月,省吃俭用,即使不停的劳动,也不能为我和妹妹挣够学费,每逢开学日便是父亲的苦难日,他东借西凑,为我们报名。无情的岁月给他留下深深的烙印,苦活压得他没有时间休息……”' W- J" G2 M6 t5 T
$ d8 k2 C, c9 f* }" l
$ g; i0 {, V$ U! W6 p% k9 G$ s" y/ M3 n2 C9 l' |2 e* z
这是一位女生为争取明德奖学金写的申请书中的一段话。“开学日便是父亲的苦难日”,我的目光被那一句话紧紧锁定。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这句话使我想起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的形象。平日里也听惯了人们的口头禅“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如此类的话。但他们的话,同这一句话相比,简直苍白无力。这一句话是对生活的一个真实的审美体验,是经过长期琢磨的心灵创作,不是刻意出语新奇,是发自肺腑的呐喊,它的音响胜过黄钟大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 C$ i# t9 L- C [4 _. |! z. S, V$ h( z% b7 x
3 C# o; x) i2 S, `
# I+ ~* J7 v; c. s9 O3 Z当年父亲为我们筹措学费的情景此刻历历在目,我的父亲当年为供我们五个上学是何等的苦苦煎熬。时至今日,我们这儿却有这么多的“受难”的父亲,煎熬如同我的父辈。这使人不得片刻的轻松。
! b$ ^6 L+ a4 V% }
3 R1 z. C+ d9 k% h, T3 Y* K, H2 z 0 f9 h) }0 S4 m6 L* C: V1 y
( Z) ]; _1 A0 z& \; y
有几个节假日,当我拿着节礼走向家门的时候,我曾想到这些学生如何在贫寒如我当年的家中渡过那并不呈现富足的节日,我可以想像他们的形容消瘦的父母为面有菜色眼含期待的孩子带来足以使他们欢呼雀跃的节礼时的情景,我可以想像到寒夜中这样贫寒的家庭之中升腾而起的欢声笑语,我可以感受他们用以稀释贫寒阴影的十倍的亲情。我可以感受他们贫贱不移的骨气。当年,我们的家庭是多么的贫寒,可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人又是多么的幸福。
( g1 s$ s1 @9 W; G) r- q' P: ]- c% q
4 B* h) y! A0 Q$ {. |5 S" p% X3 T0 w3 }5 S$ J/ z
另一个学生写道:“我哥哥因给邻居家砍树,当树就要倒下时,有一阵风把树吹到了相反的方向,在这时那里刚好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眼看树就要倒下了,在这时,哥哥冲上前去,将那小孩推开,但他却被树压倒了,头部伤的非常严重……父亲将家里所有的钱全拿出来去给哥哥看病,但钱还是不够,母亲东奔西跑的借钱,……这使我们家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当年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家庭的一个成员直到今天还要背负如此的生活重负。这些英雄的善行足以令人肃然起敬泣下沾襟,而背后是他承受贫寒生活的家人。我们又能为英雄做些什么呢?我很关注他的哥哥是不是已然得到爱情或社会平等的待遇,那个被救的孩子现今如何等。两个家庭又因此发生了哪些相关的民事纠葛。村民又是如何评价这一系列的事件。: L* {4 d4 d4 f
# v1 `( x$ c$ T# K4 g
- W- n3 U* V! C- g# P
$ Y y" r+ L7 I6 V. B1 q1 F再往下看,有的是因为家庭成员有病,就有至少有三个学生的家长是因为意外事件致使瘫痪;有几个家庭成员中有疯或傻的;有的是没有挣钱的门路,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原本有一个殷实的家,却因意外的变故导致再次返贫;有几个几度面临辍学。
% ]. g& b6 y* ^. r/ A7 ]' W ?6 T$ V4 B$ D3 D) T
5 Z3 o( @% w& c+ `! m8 _+ b6 U8 B3 b h( h6 {
像这样的申请书有一百三十多份。他们大多不是因为主观原因而导致贫困,都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外力强加给他们。他们的家长个个是老实巴交勤奋朴实的山里人。
2 `# S+ z" t9 G- p- }- N
! l9 D4 w$ @5 \& A( Q5 d3 H 7 v# {8 r; ], q+ c4 Y* X8 b# r
3 [9 V, X& h5 d我心情格外沉重。有这么多贫困的学生,而我们的明德奖学金名额又是这样的少,这叫我们如何分配名额。无耐,我们只好按品学兼优的条件将名额分配到班级。有几个学生来向我哭诉,可我又无能为力,我能体谅他们对这份钱的渴望,可我没有办法,我所能做的,只有坚持原则。这是贫苦人的事业,任何主观的偏私的做法都是一种犯罪。
8 U3 `0 A4 X: F
+ g* b6 b2 f: o" X$ s
. C2 a! S+ R% T9 r( _0 z6 h8 I8 t e
- L2 |: h. K7 G7 h- f为了给一个父亲瘫痪的学生争取一个名额,我经过调查,发现有一个学生的家里还稍微过得去,我就去给他做工作,没想到,他竟一口答应,这使我倍感欣慰与感激。去年,当我召集初定人选开会时,当我说,如果你们中的谁觉得自己的家里还过得去,就请把资格让给家境更困难的同学,当时就有家境困难的高三(3)班团支书李小兰,高三(1)班班长张建萍,却主动把资格让给更为困难的张琼碧同学和李佩馨同学,而李佩馨又把这个资格让给更加困难的胡亚萍同学;这些举动犹使我感动。我为我们学校有这么优秀的学生而骄傲。3 L: y( m# ? Y4 S# l4 F, N5 y( W1 f
: F" U, b8 c3 F/ _$ D
- A# `! l7 g! ~ Y
, B& p- X3 U# u; [
二
& Z& k4 z5 V& S5 V' O, p' f
i! _( J0 i- m/ \7 ^ ^/ B
0 L0 i" j& ^( ~- |" Q6 J" M7 B9 J% J
读的多了,我也就渐渐的感觉有一种淡淡的不悦,他们的申请书表现出对以这一笔钱解燃眉之急渴望的心情,极尽渲染的技巧,有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申请书中写道:“我心情已异常烦愁,曾有不想上学的想法,不想却被父母严词批评:‘你瞧瞧,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不会让你们再走我们的旧路,你们可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穷山沟’”。我想起了明德的理念:
5 r& o$ T" d5 l1 u( V, z: I+ L& x/ D; E5 I0 d3 E) |* ?0 z) Z) g: v5 H
( [% k Z. z" q, }& Y! a, }5 L# S! ?
! q' R9 t! }3 b- q% ~+ k在市场经济已全球化,而科技、信息又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因交流、沟通与合作机会的增加,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更因此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朝向地球村的理想愿景迈进,在此发趋势中,人们更深深的体会到,只有缩小人类的贫富差距,建立及遵循共同的道德标准,才能过到世界、国家、社会的和平、安定与进步。这理想的实现,必须靠市场经济的运作,来拉近全球间的贫富的距离并在人类互助。互重的精神下合作才能完成,一个社会要根本缩小贫富差距,则必须确保教育的普及,好的教育可以培养孩童及青少年在社会上谋求发展的基本知识,培养长期持续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教导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和道德标准,唯有接受适当的教育,孩子童及青少年才能在此变化快速的多元社会立足。因此,在能力的许可下,必须尽可能协助贫困孩子童及青少年给予他们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致因家庭的经济困难,失去求学的机会,而成为未来孤立无援的社会弱势者。有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养成基本知识技能,他们在多一份努力下必有平等发展的机会,更真正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进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并对社会做出正面的贡献。
+ z9 U$ v: P+ F" b) P N
. U: [. K% a9 o- ]" L2 v - m5 F4 k4 P, E J: @, j8 a
/ g! t. V! m" c }" L8 h缩小贫富差距,人类互助互重,平等接受教育,努力耕耘收获/ i* s+ [3 R6 A! M |% o# K8 I
) a( N( v/ b: R5 W) h : o3 `' ]) }9 B/ w: y) Y
& L5 c0 \ N! D" x我想对他们说,但你们还应该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自己的远大理想,积极健康的情操,即要表现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的精神风貌,要体现出自己是怎样逐步的优秀起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