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化工行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4 H2 E% m8 [- P6 t9 ?% Y5 c- a
2008-4-10 21:45:50 【大 中 小】 1 O# R% }( e. U- c/ \+ [
+ F! W+ a# r3 [$ }" b4 ~
摘要:
. U0 ] ]# U: `( N 我国化工行业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仍然存在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来自贸易环境变化、产能过剩、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4个方面。本文总结了问题的成因,并列举了国家已经实施和建议政府采纳的解决方案,以期对清除行业发展障碍有所帮助。
; W' E( y! d% H6 D+ q' b我国已成为全球化工生产和消费大国,化工产业门类齐全,产销量大。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石化工业总产值达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工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利润4377亿元,同比增长18.3%。乙烯、涂料、粘胶纤维、化学农药原药等主要化工产品的产量增幅均超过20%,其中化学原料药同比增幅最高,达28.8%。我国化工行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稳步增长,2004~2006年利润总额增长率分别达到88.6%、15.2%、20.3%。3 g! P% G8 u. N
" m b0 u3 t6 @8 G! J* q n; f国内石化工业的发展虽快,仍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石化产品的进口增幅也在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3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但23.3%的进口增幅使当年的贸易逆差累计达1130.72亿美元,同比上升13.8个百分点。8 S8 ] J, a5 h
7 M0 B" D& ]$ W( Y) B' s
2007年,我国化工业的处境并非高枕无忧,来自资源、环境、出口等方面的多重压力,使我国化工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 H; u2 e" _ X. i6 b9 u" _4 o& _
9 \6 U) T+ b" H' a0 k: \! b6 @0 a一、我国化工业现存的四大问题
; K; e+ \2 s8 |1 ]
. p! e8 d5 k4 B& N; Z1 k3 U1.贸易环境的变化。
- s3 L. n3 A' N: F( y' [' T9 O# \. x
4 K" t3 e- {) D8 r1 J2007年6月11日,欧盟REACH法规正式实施,其中涉及我国石化产品达1200多种。这项法规的实施将使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提高,导致中国向欧盟出口石化产品更加艰难。另外,由于国外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不断增加,加上出口退税大幅下调、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等影响因素,我国石化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日趋严峻。
( K' g& ?+ d& S' p
) G/ x2 l! W7 o; z4 I5 R/ \7 @( S A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都在逐渐加深,导致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合作组织的出现,正是国际贸易竞争激烈的表现。各国在传统贸易壁垒之外,也纷纷实施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如绿色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和环境成本等绿色壁垒,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等技术壁垒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反倾销与反补贴成为保护本国产业利益的最佳措施。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遭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都有增加趋势。9 i/ d& [) x$ N7 K( I) E! |
: [% i' H+ O; q2 r, w2.产能过剩的问题。: [$ `2 Y4 E3 s+ L; {
J6 U/ j% U w' _4 M# ~; o7 [4 l2006~2007年,因集中投产,我国一些石化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2006年,一些产品产能增长过快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如无机化工产品、化肥、橡胶助剂等产品的价格整体低迷,盈利下滑。化纤、焦炭、水泥、新材料、医药行业均出现产能过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化行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少等。' h! v1 H$ I# U! q) {
* f6 I( o! L( `4 t* E4 N2 z+ y
(1)水泥行业- b1 C; l+ ^7 P1 \5 o* |2 t2 C0 v& U
6 s0 l4 @* }8 ` {8 c
2005年,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率已超过20%。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产能占有率提高到40%,但生产方式落后的企业仍然为数众多,每家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不到20万吨,与国外水泥企业90万吨的生产规模相比差距过大。其中,美国平均为83万吨,日本平均为200万吨,韩国平均为400万吨,泰国平均为500万吨。可见,我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只是低水平上的过剩,为此,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规模效益。
& [0 t: V0 e; |3 p. O
* v& i! I3 n5 M% J0 r6 g(2)焦炭行业. M0 X) r8 D2 L b7 b
4 N4 G' V% A% j! m1 S. u+ U
2006年,我国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率达24%,焦炭产能高出表观需求量1.2亿吨。另外,我国十大焦炭企业产量仅占国内焦炭总产量的8%左右,行业集中度极低。同时,我国焦炭行业配置不合理,2/3的焦炭企业远离其主要用户--钢铁企业,难以做到综合利用。
; a$ Y5 C' ?* P4 O5 |4 P* b& X# ~
3.国际油价持续高位。
4 b/ V( S3 I8 z+ ]& ~- r' V# K- e8 T+ B: u6 \! e
我国的石油能源储量有限,国内煤、电、气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所以我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较高。石化行业作为一个能耗较高的行业,在2007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需要另寻途径增强全行业承受成本压力的能力。
4 x: `" A3 j4 @1 _7 e
3 W3 d8 S% R3 c& q$ s4.环境保护。
% }7 n( X- {, F; g7 V% E& Q9 @
( B8 o5 v& h/ |1 | n各国的石化行业都在制订新的环保政策,要走清洁生产之路,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将被拒绝入境,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为此,我国制定了“节能、降耗、减排”指标,这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硬指标之一,具体目标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减至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至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
0 ] R8 D# G+ K$ p q) ~- B# Z
; A4 {% B5 |+ @+ L8 T" l* N二、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 P* C7 E4 K/ v. n. V' w$ V# T
2 E" D+ l) l3 c, h! e0 l8 h1.制定相应政策适应贸易环境变化
) A' R. Y3 r- k9 b m8 D
5 m% w4 Z1 F( P+ [; Z7 H1 B2007年底,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将在在芬兰的赫尔辛基设立驻欧代表处,为我国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并为我国企业在欧盟的产品注册提供代理服务。2007年11月26~27日,五矿商会在上海举办了“欧盟REACH法规(预)注册规程与数据填报培训会”,协助企业积极应对REACH法规。" i& B" _: H/ X: N8 e* Y
6 y7 ~* h; U1 d& ?1 x- E
2.产业布局合理化
2 ~4 P Z3 d8 t3 `1 J2 [1 s& ^' ~6 W9 b& k! E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建立化工工业园区近600个,在建化工园区60多个。这些化工园区的建设,为中国化工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E6 `7 R! g9 j4 U7 E; E$ l) a u1 a8 Q# m' K) N
自2006年起,行业整合加速,上市公司通过直接融资并购行业内其他企业,或借助资本市场而发展壮大。通过这一系列行业整合,技术落后的小化工厂将退出市场,取而带之的是具有规模、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大型化工生产商,行业整体竞争实力得到迅速提升,我国化工行业将逐渐凸现几个极具竞争优势的大型化工企业。' F" N1 A }4 x3 c
; z* f o1 U% P
我国化工业需在行业内部淘汰落后工艺和装置,提高行业竞争力;通过行业整合,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尝试跨国并购,参与竞争,形成国际竞争优势。近年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连续3起海外并购成功,为我国化工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启示。; `, I/ Y/ i. X0 y* y4 v* q9 `
@) J# z' s5 _. V$ N/ n1 i3.寻找可替代资源
+ J! z& Z& _& N3 ^
2 Y5 e# J0 R5 i* d; [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多煤、少气、缺油”,鉴于此,以煤为原料的煤基化工正在加快发展。
; H7 ^/ U. c" e& u( a# u0 _3 C; e( e
预计随着冬季用油高峰的来临,国际油价将继续上涨。预计未来2年内,油价仍将在高位徘徊。高企的油价不仅全面提高了我国下游各行业的生产成本,而且我国较少的石油资源瓶颈将可能危及国家能源安全。相反,由于煤炭占到中国化石能源的92.7%,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达到10421亿吨,可采储量为2040亿吨,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9%和38%,远高于我国石油已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占全球1.3%和4.6%的比例。所以,我国富煤、少油的局面决定了以煤炭为主要生产原料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崛起。另一方面,替代能源的兴起,极大地刺激了包括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工品的需求,其中钾肥等行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 W+ `' |: S7 c5 O( m/ y
. L; K* H, ]3 }
由于我国传统煤化工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工艺较为落后等问题,加之近期煤化工盲目投资过热,我国在确定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方向的同时,也正在制订相关政策,规范行业发展。2006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出台《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不批准年生产规模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在高油价时代,选择靠近煤炭资源的地方建设100万吨以上二甲醚装置,在生产工艺成熟的条件下,产品的经济性是完全可行的。
' o+ H$ r6 B, u( N% a8 l
8 V& Z; ~# q! i4 y2 q4.“节能、降耗、减排”目标
6 J, v9 z9 I9 W# t$ ~
2 u) w# W2 b$ I6 @) w- j3 }8 N落实在化工行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七部委在2006年已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严格控制新上电石项目,压缩高耗电行业。另外,对于其他高污染、高能耗的小化工厂也正在进行专项治理,目前已初见成效。特别是在染料、粘胶、氯碱等化工子行业中,低水平生产的企业也被清理出市场。
( J# m, U, h! C# }/ \
9 @0 g: N. G0 \% z& g(1)染料行业/ S/ D! X4 ]) N+ ~$ A( g7 l! {; s4 M# ~
* V8 c+ \3 r0 N4 O% S1 [* n! B L
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的环保政策显示出威力,染料行业淘汰了仅靠低价竞争的小型染料企业,导致染料总体供应量下降,染料价格不断上涨,供求关系逐渐紧张。2007年以来,生产排放量最大的分散染料和中间体的平均价格已经上涨了30%左右。
, ]3 [" J G& o5 L0 s* m" \" q2 A
( p# Q2 g- f+ E% f3 L(2)粘胶行业
) J* k% L3 b F1 G- O% h9 B, h
5 e: v+ A5 ^+ g$ v Z$ G6 I% p2007年初以来,国内粘胶短纤价格大幅上扬,主要是由于下游行业需求的复苏和作为原料的棉浆粕价格上涨所致。. S8 G% Z8 A- [
) X9 T% K' i8 u0 |. c) s( K! i粘胶短纤下游为仿制棉纱线,主要用于高档服装面料、运动服、无纺布等行业。由于其特有的舒适性、吸湿透气性、抗静电等特征,受到消费者欢迎,对粘胶纤维的需求量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递增。同时,由于粘胶生产有一定的污染,欧美厂商的退出使得全球产能向中国转移,特别是2006年,我国粘胶出口量达到12.3万吨,同比增长100%,占总产量的8.6%。还有更多的粘胶纤维以下游纺织品的形式出口到国外,2007年上半年粘胶出口量同比增长80%,达9.2万吨。而同期产能扩张有限,导致产品价格暴涨40%,达到2.1万元/吨。另一方面,由于粘胶的主要原料--棉浆粕属于生产过程高污染的产品,生产受到国家限制,小规模厂家关闭,导致棉浆粕产量下降,价格飙升。
: X5 ~) a4 o( i+ h% `3 B
) M5 x2 D. q! m; B3 ~2 b7 t ?三、国家解决“节能环保”问题的相关措施; f Z- h, H! }# U* l7 N
5 {) Q8 a3 d6 v+ L+ {
从2002年国家颁布《环境影响评估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到全国人大近期正在审查的《循环经济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方向已从污染治理,转向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期正在审查的《循环经济法》,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化学工业首当其冲。另外,国家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巨大。
! l- Z; z8 r+ N) s# q, M+ @( q7 d0 O, \: j+ e. x
根据近年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各级政府的引资方向将有所调整,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这一规定,大型乙烯建设等27个化工类项目被列入鼓励发展类;年产10万吨以下及DMT法聚酯装置等41类化工产品和生产装置被列入限制类;年产1万吨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装置等29类化工产品、工艺、装置被列入淘汰类;对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或行业规定最低标准、能源消耗大的产品,予以限期淘汰。" K1 C1 |# ~( u" u _
+ j8 m- B# {$ w$ v- l X& j/ s$ H; V. K由此可见,我国化工行业要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必须发展先进产能,走循环路线,谋求清洁生产。目前,我国很多化工企业已提出了企业承担和参与社会责任的理念,把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列入企业的发展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