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公司也做了很多的有弯曲要求的产品,这个话题的确有点大,可以分享一下我们的大体经验。* ^1 {9 P8 n1 M
关联因素:+ F. ?( M0 L+ I4 a7 v
这个楼上的各位说了很多,并且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主要分为材料和结构2个方面。材料可以分为普通材料和柔软、弹性材料。结构可以分为电线的结构和网尾的结构。; l& Y: \( v( d, e. X
分析类型:
2 `" A6 Q" [/ t* ~- k第一种情况:假如我们的测试结果和要求值相差的非常大,比如实测只有几千一万的样子,而要求则为10万、100万或者更多。
% A8 U' t. d$ ? 这种情况,就不是节距、网尾结构等较为细微方面的影响,可能要考虑大的方面的因素。比如导体的类型,集合绞的类型,材料的类型,甚至最为有效的方法,增加绝缘或者外皮的厚度。: C& ]! ^6 M2 Y( Y4 e1 L7 Q
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相反,如果相差不大,则可以考量一些细微的地方,比如导体的绞距、集合绞的绞距、护套的挤出方式、网尾的长度等等。8 x# M0 w* D& Q u, c* [# \7 w; o
另外,有关电线和网尾相结合进行考量方面,可以参考以下:
$ c4 Q% W3 L( t首先,主要考量面为断线的位置以及电线和网尾的破损程度对比。
+ E; `" W' |9 v5 @& E4 d对于断线位置,理想的断线位置在网尾的中间位置。如果在网尾外侧边缘,并且电线出现了明显的变形或者破损,则说明电线相对于网尾太过柔软了一些,或者也可以说网尾相对于电线太硬了一些,也可能是网尾太短(比如只有1节或者2节),也可能是电线外径较小、但是网尾太大,总之相当于网尾没有起到缓冲应力、疏散应力的作用,反而在边缘形成了剪切力。极限状况下,有网尾反而比没有网尾更差。
- n% J, w0 @, [( C: W$ Z$ b, |相反,如果断线位置太靠向内测,则说明网尾太软,也可能是网格太大(比如一些工字型的网尾)。
2 a% E5 f8 D8 X( U6 Z1 ~# s& x6 m一般来说,只是10万的摇摆次数,通过调整一些结构参数应该是可以达到的,当然厚度也不能太小。如果要达到300万回以上,则包括材料、一定的厚度、适当的结构参数、电线和网尾的配合等多个方面,均需要考量的很好才可以。) ]7 \9 E5 ]# x5 y# V7 z0 _( {4 H
8 K' S7 ^6 }( u# e. T& s仅供参考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