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海尔冰箱门”说起
“海尔冰箱门”在论坛引起了不少关注,关注的主题出了好几个。大家的议论多是抱怨、不忿和质疑,却真的少有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即便有邀请你用行业的眼光去剖析,但其中又有多少是行业的眼光呢。在真相大家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先把怀疑的目光放在冰箱上,甚至断言是冰箱出了问题。这对制造厂并不公平。在海尔的发言人做出对事故调查的回应后,许多质疑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一些专业人员的质疑不专业。从笔者看,整个事件,依照海尔的解释,除了电源插座地线与火线相接(且同时电源没有真正接地)这种小概率事件在短期内发生在一个品牌、一种产品身上让人怀疑外,其它解释并无不通。笔者也曾参与处理和鉴定类似的事件,海尔所述的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其实即便海尔的解释是真实的,从专业角度说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从我国现行标准角看,大多都限制了O类电器甚至OI类电器的存在。然而对于I类电器,如果用电环境没有真正的接地,这种形式接地实际是使电器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标准是和国际接轨了,但是对于用电环境没有和国际接轨的地区(许多农村和一些城市),按标准将O类改作I类的电器,危险实际是增加了。笔者自己就见证过多起因地线带电引起的事故或质量纠纷。其中有外部电源火线与地线的意外连接,也有器具内部电源线与地线的意外连接。海尔之所以提出“防电墙”,也是基于这种考虑。这两年国家大力推进家电下乡,而农村用电环境上的安全隐患也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有:
问题思考一:面对上述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标准是否应当一刀切地向国际标准靠齐,禁止或限制O类、OI类电器?
问题思考二:能否将使用漏电保护器做为电器电击防护的一个类别?
问题思考三:在电器日益普及的今天,谁来关注和推进农村的用电环境标准化?
问题思考四:安规关注的不仅是具体的产品,它还应当包括产品的使用环境。针对本例就包括供电质量和用电环境。这应当也是一种产品,这个产品的质量谁来监督? 这位兄台说得有道理 支持楼主的四点提意,农村用电环境标准化迫在眉睫 没办法农村的电不可能像城市一样
买农村的最好做的电压范围宽点 现在农场用电基本上是两相电,没有零线一说。插座也谈不上接地了 全部器具改为2类结构 站在安全的角度上考慮,我不贊成樓主的這個觀點.
這种用電環境在中國農村是一個相當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不是特例;
針對已經可以顯著預見的危險,如果按照防護安全的基本要求;制造商有責任也有義務在產品顯著位置標示"此產品不適用于未含接地防護的電網"之類的警告語,如果這樣一來用戶在購買時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悲劇;但是如果企業只是在銷售時模糊缺陷而在事故發生後一味地強調用戶環境是否有點欲蓋彌彰?
家電下鄉企業都很積极,為了爭取更大的利潤;家電下鄉下的就是以中國農村為主,而農村用戶購買了之後發生事故然後再來解釋一句"你們的電網根本就不適全我的產品,你購買我產品首先就是你在犯錯"?那換句話來說銷售時原本就是建立在無視安全和責任的基礎上?
就好像比亞迪汽車在東北市場上銷售的批次發動機故障,等市場上車主全部出了問題,直到例如長春市遍地開花的銷售網到最後只有一家未解除合作時,比亞迪除了剛開始的15輛更換發動後概不受理,這時再出來解釋東北地區的低溫環境不適合此發動機,原因是汽車"水土不服"?
個人覺得歐美一些國家當然首先承認國家做出了比較完善的法規體系來約束外,安全的立法和糾紛的處理優先會考慮產品用戶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解決和杜絕問題,同時兼顧社會責任和現有行業技術,我覺得這個做法值得我們考慮;
例如麥當勞的杯子上甚至醒目寫上"高溫防止燙傷"之類,那都是花幾百萬美元買來的教訓;更何況是直接關系到人身生命安全? 农村一般的接线都是自己找个接的,地线有没有接也不清楚,
对防触电意识不强,
如果农村的电改由专业人员来安装就好了,
最后再由某职能部门验收后才能用 引用第7楼zys770于2010-09-10 10:31发表的:
农村一般的接线都是自己找个接的,地线有没有接也不清楚,
对防触电意识不强,
如果农村的电改由专业人员来安装就好了,
最后再由某职能部门验收后才能用
就是啊,如果由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来安装,即使标了警告语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很多人只认得插座插头,跟本就不知地线是啥。 从事了安规之后,我有一次回到老家农村就到各家逛了一下,非正式统计80%的家庭都是两相电,少数带有地线的也是随意埋了块铁到地下就算了。
我家也是,所以我给老家买电器,尽量都挑二类的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