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dom
发表于 2011-8-21 14:53
支持。。。。。。
山炮
发表于 2011-8-21 15:51
引用第59楼rindon于2011-08-18 11:12发表的:
1. GB4706中的试验销,到底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试验销是模拟有螺钉之类的小金属件进入开口和裂缝,考量是否有安全隐患;
.......
问题2: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电源线从插头至进入器具入口处的质量不计算,即从入口处剪除后称量。
问题3:这种单极开关后的电容器如何确定?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如果是指其存有电量,单极开关是否应峰值断开?是否应断开电源?电容放电是个瞬态过程,是否应用示波器监测?
问题4:标在固定装置后更能反映出其被拉出的真正长度,也便于测量。标在前面会受扭绞。
rindon
发表于 2011-8-23 16:11
引用第61楼山炮于2011-08-21 15:51发表的:
问题2: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电源线从插头至进入器具入口处的质量不计算,即从入口处剪除后称量。
问题3:这种单极开关后的电容器如何确定?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如果是指其存有电量,单极开关是否应峰值断开?是否应断开电源?电容放电是个瞬态过程,是否应用示波器监测?
问题4:标在固定装置后更能反映出其被拉出的真正长度,也便于测量。标在前面会受扭绞。
问题2:电源线从插头至进入器具入口处,这种说法我知道是计算电源线长度的,用来计算器具的重量没有听说过;
问题3:a、电容标准中没有特殊声明,不像是插拔放电有0.1uF的要求,只要是这种结构都应该断开单极开关后复测;b、具体操作就是在监控泄漏电流仪的读数,关注开关断开瞬间或断开后一段时间内的泄露电流值(做到稳定);c、理论上峰值断开可能测得的泄流电流值比较大,但个人认为这是考量电容的放电,有一定的随机性,可任意时间(最多就是多测两次,呵呵);d、这里只是测泄露电流,不是测电容的放电量,不需要用到示波器,只用泄漏电流仪即可
问题4:25.15中就是用扭力测试的,除了要做拉力测试外,同时要考虑可能受到得扭力的影响。2mm是考虑电源线的位移的,就是电源线的固定装置是否可靠。其实这还不是很合理的,因为有些电源线护层比较厚,即使外层的标识没有发生位移,但里面的导线已经受力(拉力或扭力)导致在器具内部的接线端子受到应力,我觉得还是UL的做法比较合理,UL除了要求电源线的2mm的位移要求外,还要求内部导线不能有1mm的位移
rindon
发表于 2011-8-23 16:14
不好意思,山炮兄,最近比较忙,回复的慢了
rindon
发表于 2011-8-24 11:54
我提个问题,大家讨论下。
温升测试时,温升值的计算方法,以A点的温升值为例,有以下几个算法:
1、A点最高值—初始环境温度值(T1);
2、A点最高值—A点的初始值(和T1数值接近,是A点的温度值,但不是实验室整体的环温值);
3、A点最高值—A点结束环境温度值(T2);
另,在计算A点最高值时,环温25°的使用问题,环温不是25°的情况下(大部分都不是25°吧,呵呵),是否需要回归到25°?还是不考虑环温直接按实际的最高值计算?
大家一般是用哪个算法?为什么?
山炮
发表于 2011-8-24 12:58
选3;要回归到25°C
所以我的环境记录永远都是25°C 。
rindon
发表于 2011-8-24 17:13
有时实验室的环温降不到25°以下,即环温高于25°,或者说环温在25°以下,但A点的初始温度高于25°,那怎么处理?
1、做不做温升试验?
2、做的话,最高值回归到25°,就相当于降低了温升值,考核偏松
往事如烟
发表于 2011-8-29 09:30
IEC是前提,IEC明白了GB自然就清楚啦。
往事如烟
发表于 2011-8-31 15:42
注意IEC/EN 60335-1标准增加了A14版本,
开始执行时间为:2010/11/01,
强制执行时间为:2013/05/01
标准的内容主要是增加了附录ANNEX ZE(商用产品的机械伤害)
yuxuewhj
发表于 2011-9-27 13:22
支持啊!哈哈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