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TS不符合项的整改,好心人帮帮忙!!! [打印本页]

作者: violet1278    时间: 2010-6-1 10:19
标题: TS不符合项的整改,好心人帮帮忙!!!
查《进货检验报告》,集成电路没有对可焊性、电性能测试和温度试验进行检验的有效证据。实际的情况是这些性能检验规程上有,实际没办法检测
作者: pioycoco    时间: 2010-6-1 10:31
如果没有办法操作  Z. Y+ l6 N# w  g
那就不要写在规程里/ h% B; d# h* Z" h# P  g1 v8 e
什么叫做“规程”?' |! R4 g3 S0 v$ q* G  I
就是写的就是做的,做的就是写的
作者: DFQYTCOM    时间: 2010-6-1 10:32
那检验规程是不是借签别人公司的啊? 检测不了就不要写,让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
作者: wwnw_007    时间: 2010-6-1 10:33
引用第1楼pioycoco于2010-06-01 10:31发表的  :. W) C& b$ X1 m
如果没有办法操作4 S2 f! H% E) c, _
那就不要写在规程里
. C" p  J! ?3 r7 D6 e4 R什么叫做“规程”?: P' ]8 M0 A5 p' k  [
就是写的就是做的,做的就是写的
同意此观点,不能做到的东东,就不需要写出来哟!否则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哟
作者: violet1278    时间: 2010-6-1 10:36
改检验规程,谢谢大家的宝贵意见,但是要写原因,还要纠正预防措施,那位知道帮忙出点主意了
作者: 糯米宝宝    时间: 2010-6-1 10:49
iso精神是:“做我所写,写我所做”3 y5 ]' O% B( l* u2 p, v9 b

% v& P! F& N: P5 n( S我估计LZ公司编写“性能检验规程”的人要么是直接套用其他公司的,要么就是对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从真实客观的角度去编写检验规程,还有就是做测试的人肯定没有仔细看过“性能检验规程”,否则怎么不提出异议?
$ H0 ]0 u" U$ x
$ P1 l0 X$ a% T" o6 w& k原因分析:
" B  l9 R1 X( y) k8 s编写检验规程的人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 w4 m! `0 k6 K& b' z: R5 L做测试的人对检验规程不熟悉  Y. U. g4 y# z- j! Q
/ @7 ]( C2 Q& D* c* {. m" P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有以下纠正措施:
6 A! C; K7 u$ I# L; u7 S对编写检验规程的人进行培训,让其熟悉公司的实际情况,重新修改该规程;或者找有经验和资质的人编写
5 U" g6 o' H# r& F: N/ m对做测试的人进行培训,增强其意识,一定要按照规程所写进行实际操作
作者: DFQYTCOM    时间: 2010-6-1 10:53
最后一定要附上合格的检验报告,可以是委托的,也可以是供应商的测试报告。
作者: 糯米宝宝    时间: 2010-6-1 10:54
还有一点很关键
2 F. g) \! e$ `/ g3 {6 {; W1 T" o7 N8 }) d2 _
增强大家的意识:那就是“符合性”
  B+ |( q' c0 l9 Y  Z/ b3 u3 z; Q
6 e! `7 ^! k. V1 O0 q" {' e5 l* l操作规程要与标准、要求、指令等相符合
: p! G, |! ]# G: I6 U4 i实际操作要与操作规程相符合
作者: 糯米宝宝    时间: 2010-6-1 11:17
再补充一下
; S4 m5 d7 U9 a9 C! ]: Clz所谓的“实际没办法检测”* D+ b3 V  O7 ^( s
是该操作在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操作还是在lz的公司无法操作?
6 a) p+ I! w) ]3 c+ ?- `是环境设备问题还是人员技术问题?, W$ G/ K0 T! h9 q$ y

* w- v" y3 y! `3 ^2 L9 y如果是环境设备问题,是不是有必要和条件使其达到符合性?
, q$ e6 S- p2 }) V" {9 @还是直接分包到有条件的实验室去做?
作者: violet1278    时间: 2010-6-1 13:43
好的,谢谢大家
作者: violet1278    时间: 2010-6-1 13:48
非常感谢糯米宝宝
作者: zy3618    时间: 2010-6-1 19:35
引用第0楼violet1278于2010-06-01 10:19发表的 TS不符合项的整改,好心人帮帮忙!!! :
* m! a  A0 z+ L& \. Y. @; A+ `6 L查《进货检验报告》,集成电路没有对可焊性、电性能测试和温度试验进行检验的有效证据。实际的情况是这些性能检验规程上有,实际没办法检测

$ K8 W2 `3 [- q( B% G即然已写出来了就必需要监控,如将其取消,问题就更严重---组织没有将其识别,: p- ?  u) `$ a  b- D
# z% [; x# d+ C6 Q# ]9 f/ z) |

7 y6 `( @) M# M" f9 C) H+ U厂内实际没办法检测,可改由供商提供此几项的检测报告,然后改由检查供商检测报告.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