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关于电源线弯曲(摇摆)方法的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 11:44
标题: 关于电源线弯曲(摇摆)方法的探讨
这是我发表在其他论坛的老帖子,看到有同行在探讨这个问题,就再转一次,还是那句话,抛砖引玉
. M9 I0 w& r+ C+ I! ^  Q9 ?2 u
/ ?+ d8 [- t  s经常听同行说:我们自己弯曲试验ok,可是送到客户那里,或者送去认证,就会失败,感到很奇怪。那么各位是否想到,试验方法有没有问题呢? 7 a# ]6 x- T1 Q- F3 F. S
试验方法,我理解,应该包括:试验环境、试验设备、试验手法、样品处理、试验手法等等。   
2 l& k0 G' q8 h' l/ f各位可以先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我们再探讨如何? : R% \% f' a" I1 d
# ?0 b$ d  U# q9 K9 H9 O" R
大部分厂家所具有的弯曲试验机,基本上的结构是一个长长的夹具,同时夹几个样品,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加两根档杆,防止电线过度摆动,再在规定的长度上吊重。   
/ {7 C; @! H  c. z6 z但如果你有机会,去看有水准的第三方试验室(不含UL试验室),就会发现,他们的仪器是每根轴装一个夹具,且只夹一个样品。 2 B# y! x7 M# W
当然,这个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夹多了本身不是错。可是你再观察夹具本身,就会发现,这个夹具是可以上下,甚至左右移动的。这个的用意是什么呢?[attach]110982[/attach]9 G' w0 V0 A' [2 X9 P' N/ K; j" r# x
; j1 ?( E" ?7 @0 a2 W; H+ Y

3 `( S: y$ q; A7 [" g& _/ f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 11:46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1-2 11:47 编辑 1 \$ \: r7 o" N" ^- X
3 {+ W6 H6 ~: `% a' F
要说标准,最严谨的,还算是IEC或者GB(反正都是IEC那个套路),而UL或JIS的其实很粗糙。
" k% z& s9 e5 h4 K就弯曲而言,IEC的描述见上贴的图片。
% _* j( Z, s7 n: x4 D. I- c7 b注意上面的说法: 6 m& T! E5 k8 G2 V* U. q  [
要求软缆,也就是电线的横向运动最小。  e0 f# t3 a$ @- U0 z5 V
各位做摇摆试验时,可能发现电线会前后摆动很大,撞击下方的两根限位杆,这样一来,电线实际的弯曲角度、和杆子之间的摩擦力都会和标准有差异,造成每个厂家的实验结果相差较大% f9 p: Y/ X$ G7 O1 t/ d1 n
5 D) N8 @1 |; R( K) w
正确的做法是夹紧插头后,如果摇摆机具有高度可调的装置,则上下调节夹具的高度,使得电线弯曲的中心和机器本身的转动中心尽可能重合,这样摇摆起来,电线几乎不会碰到两侧的限位杆,而是有轻微的上下移动。这样才是正确的操作方法。
* R* Z% {+ q+ p, s1 V; `( @" y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 11:48
失败的案例太多了,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 o+ k/ w: Z/ i% Y) L  }
在弯曲的地方全断了(可能断在同一处,也可能稍有分散),或者断线率超过规定
% g8 L9 M! B3 D( A' o1 ?1 X在铆接的地方断了,大家可能没注意过  2 b- m# J- A9 }3 p$ ^( O) h
护套滑出来了,能看到芯线  
; Q: u; ?/ s" [' _绝缘破裂能看到导体   , W6 {( ^1 X9 |3 ]: V$ Q  K5 r
插头网尾破裂(可能电线本身没什么问题)  6 l9 j' g& w: k7 n9 m5 Z
导体刺破绝缘而暴露
2 j. B7 N4 s( r% k5 v导体之间打火   0 W' s3 `1 e3 d) W5 Q3 B. ~
温升高了   * T4 y+ Y  ?4 v! v
电压降大了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 11:53
本帖最后由 xiaoxiangtongzi 于 2012-2-17 20:06 编辑
8 a0 n) p/ o) z
" x( `2 _, q& t* T逐项分析:  9 ~/ `! [) _3 A4 T. I
在弯曲的地方全断了(可能断在同一处,也可能稍有分散),或者断线率超过规定  
* `; H; n. S1 N
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断点基本都在结构最脆弱的部位。如果一个手拿插头,一个手拉电线,则弯曲半径最小的地方就是最容易断线的地方。断的位置稍有分散,往往是因为网尾处有网格,或者网格是交叉的,有错位,所以断点不一定是一点,而是多点。但一般靠得很近
. R: [& m" |- g+ T, G+ e在铆接的地方断了,大家可能没注意过 0 [7 R  B, m% ?7 v8 E
这是由于铆接过度,导体很受伤,而在弯曲的时候,导体其实会在绝缘中伸缩,结果可能弯曲处没有断,但铆接处全断或部分折断。通过解剖可以清楚地看出。解剖要注意,需加热插头,小心处理。
& x- j9 \) B9 s% I: ?7 ~( r' S  S这种情况对于铆接品质不受控的厂家也是很常见的。5 b2 H) _$ w2 L0 q8 Z, g
护套滑出来了,能看到芯线9 p+ o* Z# n# p+ v
这个主要是插头成形时的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PVC和电线护套熔合,特别是护套较大,或者是橡胶护套(这个完全没办法熔合),所以护套和插头的结合力不足,以至于在反复弯曲时位移滑出。
* K# o9 o1 L; k3 g1 u绝缘破裂能看到导体  
; G2 @- o8 r  J3 [这个情况有三种原因,一是绝缘在反复的弯曲下破裂;二是因为插头网尾PVC本身破裂,撕裂口一直延伸,把绝缘也撕裂;三是铜丝断裂,刺破绝缘4 S& B3 z$ q' n0 R+ k; n# a0 e
插头网尾破裂
. _. z- M3 M$ k! Y2 J! l
插头胶料不好,或者网格设计不好,造成过度变形或应力集中,使得网尾破裂. T4 G/ s8 Z9 [, @; z1 S. Z
导体刺破绝缘而暴露  $ R+ {( t1 Z0 J" D( G
导体弯曲部分折断,绝缘受力后变薄,断口处的铜丝会伸出绝缘,甚至不同极性的导体接触,引起电弧$ a8 H% H' H2 E, u7 X! l! Z. A7 U* A% v
温升高了  
% f9 u3 g" U8 I: n% W电压降大了
   
. t( a) u5 @: T0 V9 A摇摆如果在铆接触断线,自然造成导体截面积减小,直接造成该处的温升增加  
5 C1 `' |8 }& m1 h& y% u. u如果在网尾处断线,虽然也会出现局部温升,但未必会传导到测试温升的部位   
% x+ |  b7 P3 b2 k1 S; w但不管断在何处,如果测试整体电压降,肯定会增加;如果按照标准的方法,则只有铆接处的断线会影响电压降
作者: caidf1758    时间: 2012-1-3 13:59
分析很透彻,学习,下次生产送检产品时特别注意。
作者: caidf1758    时间: 2012-1-3 13:59
分析很透彻,学习,下次生产送检产品时特别注意。
作者: kevin7611    时间: 2012-1-4 12:48
不愧是高手,总结得很全面。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9 11:49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1-9 11:49 编辑
' E: c. Z/ r; H
" |& K% _" |9 \6 p* o很多人遇到不合格,对策都是胶料做软软,SR加长,导体做细,等等,但这些都不是一个全面的做法。稍后具体分析一下。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10 10:57
导体结构和伸长率直接影响弯曲的性能。
; b# `9 m7 a9 A4 U% u. y: K- l9 S+ }同样的结构,伸长率增加,柔软度加大,耐弯折性能提高。但这会带来退火的难度以及束丝时因张力被拉细,所以不能过度使用;
- E9 I* ~2 s9 C: P. V3 h5 I" S相同的伸长率,但导体更细,那么抗弯折性能会大大提高。比如同样的0.75平方,0.16/42就比0.2/24好很多,但这样会带来工序成本的增加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13 10:40
对于某些国家,弯曲的判定是以是否全断为失效标准;某些国家是以断线率超过某个百分比为失效标准。所以导体根数多,是相对更容易通过实验。
作者: billma    时间: 2012-1-13 10:50
就是这个原因,不过客户做插头的很少。他们基本做的部位是电线与他们产品结合部位。特别是电动工具。
1 W# z( w2 V+ }, J# D' I如果没过我的回复是我们电线再改进,但主要问题是你们自己,你们护套的厚薄软硬,入口的R角,固定方式等。
- x9 c' ^3 `5 j6 ]- k8 n& c当然还要给他们演示下弯折时头动,线身要求左右基本不晃上下不颤,弯倒时圆弧饱满。
# m( C4 d% H- ?/ t/ N. t7 a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13 12:02
高手。% W- h3 [7 C3 h- a
的确在做器具的时候,客户自身的护套软硬、结构、长度等也不一定合适,他们可能是大小通吃,一种护套适合于各种电线,造成先天不足。当然,电线本身可改进之处也是有的,特别是电线本身的软硬度也要和器具护套相搭配,才能达到“圆弧饱满”
作者: hekejiu    时间: 2012-1-13 15:46
我在这谈一点,那就是很多人装夹直接夹在插头上,那不正确,应该夹在插销(铜片)上
作者: hekejiu    时间: 2012-1-13 15:47
我在这谈一点,那就是很多人装夹直接夹在插头上,那不正确,应该夹在插销(铜片)上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13 16:03
也不完全这样。: a2 X* \$ `" B, H9 H
IEC体系、澳洲、BSI等的是夹在插销,美国、日本则是夹在插头本体上。
作者: ma2288    时间: 2012-1-14 08:51
不愧是高手,学习啦
作者: tiger_hwa    时间: 2012-1-14 10:51
難得見到這麼精辟的分析.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0 10:28
导体除了细和软能提高弯曲性能外,其绞距也是很重要的。目前UL仍然在标准中限定绞距的上限,其目的无非是:1、提高绞合的圆度,确保绝缘厚度;2、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导体的耐弯折性。
1 T; ]& [& p% W1 w2 B8 [3 y其他标准以前也有类似的规定,但后来都取消了,代之以曲挠试验来验证其弯曲性。但UL认为,死规定还是比较可靠,这也是大家感到为何UL喜欢用控制工艺的方法来保证品质;而IEC则不限定工艺方法,单纯用实验结果控制品质。从现代标准的立意而言,IEC更为合理。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0 10:32
至于说为何绞距小就会弯曲性能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弹簧。& C% C/ U- Q; E( O3 @) @* }- v
你说是一根钢丝还是一根弹簧更耐弯曲呢?你懂的。
' M& R6 L4 b3 Z# X. ~9 D  Q当然这又是涉及成本了,绞失率、绞线效率、更多的绞线机,对某些在意成本的企业,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国内,有些也太离谱,完全直放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0 11:05
看了半天,还不知道你们说的是哪里?汗,,是什么标准,哪个章节?# A# `0 X) R1 [8 E" ~; ~7 \
你们是说GB4706 CL23.3吗?那个不是对线与器具的连接部分做吗?怎么扯到插头了,这是哪个标准里说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20 11:10
但是有说加重力,那是CL25.14节了?那里也只是说连接处啊?。。。。/ J- D4 c6 e! m: M$ g# {8 _
楼主能不能说一下,你们讨论的是哪里啊????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1-20 12:09
是指GB4706.1的CL25.14节。其道理和插头是一样的,可以合在一起研讨
作者: steven7695    时间: 2012-2-2 16:10
设备有相当影响,好的设备震动要小,测试条件好多了;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2-2 17:46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2-2 17:53 编辑
. z) U* h( k9 x/ _) I& c
5 F0 s: s" F8 p另外,要特别注意插头的装夹方式。很多标准中是不甚相同。) l$ w' m4 ]2 C" u- B4 v
下面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2-2 17:46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2-2 17:55 编辑 ' G( D  V1 Y/ }

0 J/ Q! |# j: g* J这是UL的方法,注意,夹紧的是插头本体,同时,要注意下面的挡线部分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2-2 17:57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2-2 17:57 编辑
8 }' E7 T$ K0 k5 c3 a2 M/ }+ F, p4 t: Z
, ]- q+ m& z5 f0 z3 w% l( O这是日本JIS的方法,也是夹紧插头本体,也要注意档线部分,和UL有些不同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2-2 17:59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2-2 18:01 编辑 % I; @% ^  H; `0 G+ {3 w! Z5 i
. ^% K$ _- i- Q1 J
这个是IEC的方法,中国也是如此,注意夹紧的是插头的端子。挡线部分干脆没有。当然,也不能乱摆动。至于怎样才能不摆,前面的帖子里有说明哦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2-5 12:00
夹紧本体和夹紧端子对弯曲的结果究竟有无影响呢?欢迎发言
作者: faige2006    时间: 2012-2-17 09:52
講的很詳細, 能否告知標准根據?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2-17 10:35
如果是做插头的,还需要提供标准吗?自己一定要知道的哦
作者: gangzi    时间: 2012-2-25 13:45
关于插头电源线弯曲(摇摆)试验方法的探讨--已经整理及补充。
作者: bingling    时间: 2012-2-25 14:14
高手,求教了
作者: hjl    时间: 2012-2-28 10:44
学到了,LZ分析全面,顶……
作者: 笨鸟要飞    时间: 2012-3-4 08:53
学习了,谢谢楼主
作者: faige2006    时间: 2012-3-4 11:22
谁知这些有没有标准资料
作者: tiny    时间: 2012-3-4 13:27
本帖最后由 tiny 于 2012-3-4 13:34 编辑 0 s+ k; e/ G6 C/ ~1 i! `
, l9 S0 n5 W! a5 m( H
建议楼主看一下,皮肤毛发护理器的摇摆试验,跟通标很不一样,通标是左右各45度,而皮肤毛发器的是直接180度,不带左右摆的。[attach]70609[/attach]; h0 g$ ?, B4 S4 f( _7 c

作者: tiny    时间: 2012-3-4 13:35
为什么我传的附件,我下载还扣我金币。。。。。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3-4 14:00
tiny 发表于 2012-3-4 13:35 * B1 ^: v: N% k) I& Y( u) D
为什么我传的附件,我下载还扣我金币。。。。。
5 X+ K0 L; k7 w4 x: P) ]2 G% u1 n
系统设置而已,呵呵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3-4 14:07
谢谢您这个标准解释,这个是权威的。
; V, B0 t- R* G但这个是针对器具的,我谈的是插头的,还是有些差异。
- G6 r0 o3 S8 M" ^) e, `欢迎大家再提出各种标准的差异
作者: tiny    时间: 2012-3-4 20:49
jeremyho88 发表于 2012-3-4 14:07
2 ^2 T5 t& e8 R5 v% b1 T谢谢您这个标准解释,这个是权威的。( o1 P# `5 n: X
但这个是针对器具的,我谈的是插头的,还是有些差异。
4 q7 n- t- Y. S+ e欢迎大家再提 ...
1 E, J- X7 Q/ G9 c" L2 p% B8 R
不好意思,没看清这是插头专区。。。
作者: sunnyxp    时间: 2012-3-5 15:05
在同样的插头所配电线中不同的铜丝直径,0.15mm的最容易通过...我们试验过...
作者: sunnyxp    时间: 2012-3-6 14:25
我们试过VDE电线---H05VV-F 3G0.75mm2,内部做过试验,0.15/42的铜丝能通过10000次的弯曲摇摆试验;0.16/37的铜丝做了9000多次就断掉了;还有就是60320-C13的连接器是通过20000次的弯曲试验,我们也是使用0.15的铜丝,保过的......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3-10 16:07
理论上越细越好,实践上你也做了印证
作者: 许小飞    时间: 2012-3-10 16:43
分析很透彻,学习,下次生产送检产品时特别注意
作者: billma    时间: 2012-3-18 11:51
电源线插头弯折现在投诉少,主要是与手持式电动工具配套,我们的末端装到他们工具,也要做挂重负载弯折测试,稍大的工具挂重6公斤,胶皮延伸大但导体延伸小重力就全部在导体,他们手柄尾部的倒角护套的厚薄软硬没设计好,百分之百不过,但工具厂脑中第一反应就是配套的电源线品质问题。
- J' V$ {- F& n# A+ _* e这才是头疼事,给他们讲有的还好有的根本听不进去。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3-21 00:51
的确如此。- a- v/ w2 @: T
所以整机厂工程师的电源线知识的扫盲也很有必要。
作者: 菜鸟他大哥    时间: 2012-3-25 12:32
的确如此,客户往往不很懂电线插头安规,看到别人乱打标志,也要我们照样打。别人的是水货,我们敢跟着乱来吗?
作者: mikk    时间: 2012-3-25 18:04
高手···总结全面;透彻··学习啦!
作者: caoqingquan    时间: 2012-3-26 14:29
弯曲不合格,很多时候是网尾的结构不合理。例如同一种网尾带0.75平方的线,弯曲试验合格。但带1平方的线后,由于挂的砝码重了后,试验结果却是不合格,这就需要对网尾进行加强。
1 W' ~+ d* x3 X' o) s4 A也有的原因是该种网尾只适合一种方向的弯曲摆动,但带圆线后,试验要求前后、左右两个方向的试验,结果该网尾在另一个方向起不到保护作用。! k# L  x0 `5 ^1 }/ w. K8 M9 O
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线芯材料不好,不耐弯。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3-26 14:41
楼上关于同种网尾的适应性和弯曲方向性的解说非常好
作者: tiger_hwa    时间: 2012-3-27 13:59
可以作為工廠培訓的典范之作,同樣也是工程人員的收藏之作.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3-27 17:37
tiger_hwa 发表于 2012-3-27 13:59 ! A* \4 P" k& B6 G! S6 d
可以作為工廠培訓的典范之作,同樣也是工程人員的收藏之作.
( T( `( ^6 u7 q' {6 L

作者: faige2006    时间: 2012-3-30 08:31
是對AC cable做這個彎曲測試, 還是DC Cord? 26號的2468線, DC cord 做5000次+/-45度彎曲測試. 各位有經驗可通過嗎? 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過.
作者: repus60    时间: 2012-3-30 10:05
对于夹插头本体和铜片二者的差异有高手来分析一下么?感觉夹铜片要严酷些……
作者: faige2006    时间: 2012-3-30 15:47
講的是哪本標準的測試 ?
作者: Tara-Gu    时间: 2012-3-30 17:15
经验之谈,值得学习!谢谢!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4-5 13:33
repus60 发表于 2012-3-30 10:05 9 U- b" l6 G+ d  _- [6 W- O
对于夹插头本体和铜片二者的差异有高手来分析一下么?感觉夹铜片要严酷些……
$ P+ K% u$ S  \- r2 w  N6 k
这个问题好,大家分析一下。
作者: repus60    时间: 2012-4-5 23:26
jeremyho88 发表于 2012-4-5 13:33
) f9 ]! [+ `5 Z6 O. h, i这个问题好,大家分析一下。
4 `# Z2 [; ~: s  E
我来抛砖引玉吧:
, k8 d  S$ X, L6 x夹住铜片做,可以看成线体不动,夹住插片来回的扯(等效线上挂的砝码)、摇动铜片;
( }0 U! f9 D9 i+ M+ A# A' L而夹住本体做,则是来回扯、摇本体。
7 @" d1 f. }2 w9 I% y7 ]一般来说,铜片与多股铜芯线是采用铆接的方式固定,夹铜片似乎比夹本体对此处伤害更大……
作者: xiaoxiaoyu    时间: 2012-4-6 12:37
分析很透彻,学习,下次生产送检产品时特别注意
作者: 麦田守望者    时间: 2012-4-8 10:40
学学。8 q' {, i2 O4 v# M4 n: ^3 D8 C

作者: andrewANgui    时间: 2012-4-16 10:05
jeremyho88 发表于 2012-1-9 11:49 $ J4 J- K, o1 N$ C
很多人遇到不合格,对策都是胶料做软软,SR加长,导体做细,等等,但这些都不是一个全面的做法。稍后具体分 ...
" t5 L5 \" L/ q: L8 t' R9 C
胶料做软软,太软也不行,突拉试验过不了,一般在40-60间
作者: sun00    时间: 2012-4-18 16:17
现在正跳到这行做,这正是我要了解的。。。
作者: bobogwy    时间: 2012-4-20 19:50
现在在实验室做,遇到过不了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习了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4-25 15:26
andrewANgui 发表于 2012-4-16 10:05 6 `  J3 W; ?9 T4 V
胶料做软软,太软也不行,突拉试验过不了,一般在40-60间
9 R! \; J+ o; e9 ]! [# X
突拉试验主要是考核铆接的品质,跟胶料的软硬关系不大
作者: maisie    时间: 2012-4-26 14:22
其实,出现问题多的就是因为网尾结构和尺寸、电线胶料。
作者: 菜鸟他大哥    时间: 2012-4-28 15:15
电线外皮的软硬对弯曲究竟有何影响呢
作者: anhuiwly    时间: 2012-5-5 10:20
我们就有一台试验机器,不过用的也不怎么样!
作者: billma    时间: 2012-5-13 11:13
摇摆都是IEC条款吧,美日的的相对不怎么要求,小日本PSE的具体条款出处在哪?
作者: weisp    时间: 2012-6-30 08:15
摇摆测试不通过原因太多了。测试方法不规范、电源线匹材质、线芯大小
作者: jlch    时间: 2012-7-1 07:22
护套滑出来了,能看到芯线
1 }) B; E3 I+ N" r: _' ~7 b# X这个主要是插头成形时的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PVC和电线护套熔合,特别是护套较大,或者是橡胶护套(这个完全没办法熔合),所以护套和插头的结合力不足,以至于在反复弯曲时位移滑出。. c1 [7 s& x2 Y, \$ |) J0 k- T; a

5 |5 p. V2 ?6 O4 ], ?4 y: @$ k$ N5 J% Z( m! i
请教  以上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 `! `. T2 Z- C  L7 z" Q  a) L0 `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7-2 11:07
jlch 发表于 2012-7-1 07:22 ' ^7 B& z1 \; b0 M  P1 j5 r
护套滑出来了,能看到芯线3 P' m9 W+ T: g9 v8 J8 N
这个主要是插头成形时的温度和压力不足以使PVC和电线护套熔合,特别是护套较大, ...

7 c8 n) {& R  l  C针对PVC电线,最简单有效地方法是采用可溶解PVC的胶水;对于橡胶电线,则只能考虑铁扣、胶扣之类的办法。
& m' z( @) P, k" S1 R/ ~! R看看行内各位专家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作者: liuyouqing    时间: 2012-7-7 23:27
橡胶护套可以通过加长网尾长度来增强结合力。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7-13 11:30
liuyouqing 发表于 2012-7-7 23:27 * @6 _- I7 V& R' U$ Q
橡胶护套可以通过加长网尾长度来增强结合力。
, u& y! W) }4 d5 L9 T' r5 c
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最好是机械结构的强化
作者: 15113232049    时间: 2012-7-16 10:22
怎么我厂的送测样品每次都过呢? 嘿嘿!!!!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7-16 14:33
本帖最后由 jeremyho88 于 2012-7-17 10:37 编辑 + l9 b* ^7 C( M5 [/ x

" G. P2 q1 ]  Y4 {$ Z每次送样通过,那是正常的。也许你们的设计先天不错。也许是运气好点。
! E+ x; M3 h5 P7 T6 y如果客户有特殊的要求,你们的现有结构也未必能通过。
+ Z. L+ K4 L- b$ V; s+ j有时候失败一次,对自己也是个提醒
作者: 15113232049    时间: 2012-8-13 17:16
我们厂做的插头每次都可以的啊。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你们的会失败呢???
作者: 13400010226    时间: 2012-8-16 09:59
我门公司做的测试弯曲通不过,和你们说的那些个因素都不通,我们的工具头是在网尾的地方,里面的两根芯线都分别断了,芯线中的铜丝断了,而绝缘确是好的没别拉断,我的推断是在弯曲的过程中网尾最大的受力点重复弯曲使铜丝在发热情况下一根一根拉断,电流升高,温升也就超了,是插头达到一定程度就自动短路,弯曲测试不通过。
0 D$ o: f9 |" ~6 g后来我又经过试验在H07RN-F 2*1.5橡胶线中增加两根麻绳,效果好了很多,摇了两万多次才断,某种程度上我推算在铜丝的退火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铜丝退火退的好,铜丝的延伸之类的机械性能也会好不少
$ ^+ \% J& w5 t  {. ?3 w% y标准10000次,客户要求最少20000次难阿难啊,现在的客户怎么就这么麻烦。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8-16 10:25
退火是相当的重要。9 f0 X/ f0 z* d; A; C; Q1 s2 O5 ]
导体内加麻绳,或者高弹丝,凯夫拉等纤维,也能显著提高弯曲能力
作者: liangyl3    时间: 2012-8-16 10:40
全部整理并收藏啦!谢谢高手指点!谢谢!+ B4 P7 p. t9 ?. @; C1 E
" x8 u3 R7 u9 q3 B, B
另请问楼主UL扁插头结构是否有强制要求增加内架的呢?我们现有两个供应商,一个送样是无内架的,但另一个送样是有内架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判定?谢谢!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8-16 11:47
只要能通过UL的高温吊重试验,都是可以的。
% n+ j: H2 B' l* V一般而言,没有内架较不容易通过,除非本身的胶料很硬
作者: liangyl3    时间: 2012-8-16 12:16
因为我们不是专业做电源线的,所以我们没有工装做高温吊重试验。那我们能不能这样判定:“只要供应商能通过UL认证,就可以证明他们的插头不带内架也能高温吊重试验”。
1 X/ h* F* m2 R; y4 H% B) D
# `: W# n% f* u/ ]3 I! z还想追问:UL认证没有像国标那样针对插头做750度灼丝的试验吗?谢谢!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8-16 15:32
1、理论上是,实际上很难说。
. {' H2 I3 i! Q) U7 @# f2、不需要灼热丝
作者: liangyl3    时间: 2012-8-16 16:15
多谢指点!以后还需经常向您请教更多电源线的问题呢!可以吗?谢谢!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8-16 17:18
客气了,论坛里的朋友们都会互相支持的
作者: chenchaohw    时间: 2012-8-19 12:40
这样的分析可以让很多人快速走出误区,少走很多弯路,赞
作者: kraienan    时间: 2012-8-22 09:02
还是很纠结啊!
作者: kraienan    时间: 2012-8-24 11:39
我现在很纠结啊,是不是出鬼,最近我 做的 安规样品摇摆都NG啊,很烦啊。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8-27 15:18
kraienan 发表于 2012-8-24 11:39 2 @; w0 O# I" u4 @, A; y3 o. e
我现在很纠结啊,是不是出鬼,最近我 做的 安规样品摇摆都NG啊,很烦啊。

) \: g7 M6 v' D8 `说来听听,怎么个失败
作者: liangyl3    时间: 2012-9-8 14:37
在铆接的地方断了,大家可能没注意过 ( m' j. x- R9 G5 P安规网www.angui.org* G! Q' J4 Y. A. X/ e5 }
这是由于铆接过度,导体很受伤,而在弯曲的时候,导体其实会在绝缘中伸缩,结果可能弯曲处没有断,但铆接处全断或部分折断。通过解剖可以清楚地看出。解剖要注意,需加热插头,小心处理。 ; _0 t: y& u6 E安规网www.angui.org0 n7 v+ J# `1 k
这种情况对于铆接品质不受控的厂家也是很常见的。  [

" b: X. k+ Z" _# j
: ^9 y6 b# M! }7 H) F关于变折试验后铆接处有断裂,请问这样也要判定不合格吗?以前我们也有遇到过,但当时查找过关于电源线标准也找不到相关内容,所以就判定为合格了?请问是该判不合格吗?谢谢!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9-8 15:09
认证机构一般不会解剖到那个地方。所以对于他们,可能是合格的;但对于我们自己,不是应该注意吗?起码那种品质还是有很大问题,很大隐患的
作者: 13400010226    时间: 2012-9-15 16:33
版主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摇摆测试国标2099标准中没有规定试验的额定电流是多少,一般H07RN-F 2*1.0截的橡胶线摇摆挂重20N,试验电流16A,但是试验电压是多少呢?我们现在做的是250V。
* `' Q2 ]+ A1 Z4 }0 h! V1 y. E标准是共10000次而客户要求20000次,对于这个要求真的很高,客户老是投诉,我们公司也试着改变很多,导体绞距,导体根数等......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急。求解
作者: 13400010226    时间: 2012-9-15 16:36
版主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摇摆测试国标2099标准中没有规定试验的额定电流是多少,一般H07RN-F 2*1.0截的橡胶线摇摆挂重20N,试验电流16A,但是试验电压是多少呢?我们现在做的是250V。
% s. s5 T5 {7 n" t6 v标准是共10000次而客户要求20000次,对于这个要求真的很高,客户老是投诉,我们公司也试着改变很多,导体绞距,导体根数等......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急。求解
作者: caoqingquan    时间: 2012-9-16 23:44
liangyl3 发表于 2012-9-8 14:37 - P' {  T" r) [% m& C3 \
关于变折试验后铆接处有断裂,请问这样也要判定不合格吗?以前我们也有遇到过,但当时查找过关于电源线 ...
" u$ \$ c! @4 x, O" T0 J3 _
国标进行弯曲试验后不再要求测量电压降,因此试验后电流不中断,都判断给样品合格。
作者: caoqingquan    时间: 2012-9-16 23:47
13400010226 发表于 2012-9-15 16:36
/ z0 H5 u# ~3 p7 O3 m版主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摇摆测试国标2099标准中没有规定试验的额定电流是多少,一般H07RN-F 2*1.0截的橡胶线 ...

5 _' F5 y2 C( n" z# F) B试验电压与插头的额定电压一样吧。但测试做多了,感觉摇摆试验跟试验电压关系不大,只觉得试验电流越大越严格。这是错觉吗,请高手指正。
作者: caoqingquan    时间: 2012-9-16 23:50
也有试验电流问题的疑惑,如3插进行摇摆测试时,通电流的L,N两极线芯都没有中断,试验后,却发现不通电流的接地极线芯全部断了,且多次这样的问题,应该不是偶然。是不是不通电流做摇摆测试比适当通电流更严格呢?
作者: 13400010226    时间: 2012-9-17 11:51
试验电压是多少?有标准吗?很多疑问啊,导体绞合方向和成缆绞合方向不一样会不会也有关系?请高手指教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9-22 15:55
13400010226 发表于 2012-9-15 16:33
  H" K, f4 t# v$ h7 F! O版主我有个疑问:为什么摇摆测试国标2099标准中没有规定试验的额定电流是多少,一般H07RN-F 2*1.0截的橡胶线 ...
% Z3 b2 j1 S0 ^& E2 L$ j+ n
GB2099的23.4条清楚规定了电压和电流
作者: caoqingquan    时间: 2012-9-22 23:46
jeremyho88 发表于 2012-9-22 15:55 - Q5 `# t6 u% u3 v1 T1 y
GB2099的23.4条清楚规定了电压和电流
; e& M9 r7 h5 Y
版主,好不容易等你出现,我上面的两个疑问你怎么不关注解答一下呢?
作者: yuecanlin    时间: 2012-10-4 09:44
有些客戶要求極高, 很難達到
作者: liangyl3    时间: 2012-10-25 16:36
版主老师你好!
& z; [0 ], I% L3 R$ d  u, |; \0 c   请问英国BS插弯折试验标准是不是有提到可重接结构插头是不用做弯折的?请问有这标准不?我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谢谢!8 F. _) j* Z8 I
另请问:可重接插头入线口处无加保套有存在风险吗?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