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对GB 7000.1-2002  4.16.1如何理解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9 23:25
标题: 对GB 7000.1-2002  4.16.1如何理解疑问?
不明白此标准这样要求实际目的,也看不明白所说的意思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10 00:57
光源控制器要悬空(不能与安装表面相接触)?光源控制具体是指什么?能不能举个例子。。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0 08:38
光源控制器指的是变压器,镇流器等,在定义里有的,可以看看,不包括只能调光的控制器!这条里只要是为了防止变压器等在工作时,靠近安装面,而使放置的安装面过热,所以规定了到安装面的距离,除非有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热熔体等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0 08:42
定义见1.2.68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10 09:44
引用第2楼af204于2007-10-10 08:38发表的  :3 I/ T# K0 F% m8 \! |
光源控制器指的是变压器,镇流器等,在定义里有的,可以看看,不包括只能调光的控制器!这条里只要是为了防止变压器等在工作时,靠近安装面,而使放置的安装面过热,所以规定了到安装面的距离,除非有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热熔体等
& }/ U$ S' P3 h
4 s% t+ g% ^. l" K: ]/ A) S
这个好理解点,但是光源控制器与灯具的内表面也要规定距离?好像我所见的灯具都是紧贴的。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0 10:17
标准里规定的是,从有效的发热位置开始测量的,我的理解,应该是从线圈开始,而不是从变压器或镇流器的外壳开始量,这样的话,就是变压器的铁芯支架直接与灯具的外壳接触了,距离可能也差不多够了!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10 12:21
引用第5楼af204于2007-10-10 10:17发表的  :
' h$ K) b# W, u标准里规定的是,从有效的发热位置开始测量的,我的理解,应该是从线圈开始,而不是从变压器或镇流器的外壳开始量,这样的话,就是变压器的铁芯支架直接与灯具的外壳接触了,距离可能也差不多够了!

; {0 Z8 w  E5 F5 H: v0 `5 t. l, i; \3 T% @
标准对有壳的光源控制器是有明确的规定其外壳与灯具的内表面必须有3mm的间隙呀。你说的这种情怳是指在光源控制器没有外壳的时候。。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0 13:16
我见到的很多都是在底部外壳里面,有一条稍稍高出来的,来保证这个3mm,没有的话,那是不行的!
作者: jacklywj    时间: 2007-10-10 15:17
顺便问一下,GB7000.1-2003版的出来没有啊,我这里有个初稿版的,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正式发行使用?请高手指教!
作者: wangping0930    时间: 2007-10-10 15:42
我认为光源控制器与灯具的内表面不一定要规定距离,因为只要满足光源控制装置与安装表面保持10mm以上就行,不知道理解对不对.只要保证安装面与灯体有10mm以上就行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10 20:12
引用第7楼af204于2007-10-10 13:16发表的  :
& `8 g# r$ k+ M( \, G我见到的很多都是在底部外壳里面,有一条稍稍高出来的,来保证这个3mm,没有的话,那是不行的!

# K; I) O. a8 d6 i) r# C; Z
$ H6 q. n3 s8 R; s; ?这个一般是指灯具与安装表面来的,而不是镇流器壳与灯具的内表面吧?这样做的作用一般有:1、利于灯具的散热 2、加强灯具的强度 3、有时结构本身需要用到。1 K- m( e& M6 N+ ?' O
* z6 t# f0 M& k/ b& w5 _
+ \! d: N! L5 X  A5 u3 q
镇流器本身也是灯具里面的,镇流器与灯具内表面留了间隙也没有用啊!最主要的是灯具本身的散热功能要好。况且壳与壳之间的散热效果有效么?假如我的镇流器外壳安装面不开散热孔的话,那就一点用都没有。相反我在两侧面开些散热孔的效果就是有效的噢。6 l# J; ?1 X6 y% v' K0 ]: w
5 p# a) b. W# v, r
我下午特意去看看那些从国外买来的样品(都是大公司来的),他们的镇流器与灯具的内表面都是紧密贴合的呀。。。
( W( y+ @4 N, S9 s$ [  X( t% F; K/ y+ S0 ^6 q
请各位也发表下,你们公司的镇流器壳与灯具的内表面有3mm的间隙么?也当顺便调查下哈。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1 08:51
标准里说的10mm,包括了灯具内部的一个3mm,就是说要几个值相加要至少10mm! l8 @& _3 A, K+ u- l9 {
内部留出一个3mm的空隙,很多热就可以通过空气,再通过灯具外壳散出去了,间接增加了散热面积(虽然效果没有开口来的好)
( f$ Y" w- I) w. s( Q+ J% h6 i* {还有就是,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公司”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1 09:10
引用第9楼wangping0930于2007-10-10 15:42发表的  :0 Y6 R% n+ Q* h9 A
我认为光源控制器与灯具的内表面不一定要规定距离,因为只要满足光源控制装置与安装表面保持10mm以上就行,不知道理解对不对.只要保证安装面与灯体有10mm以上就行
! J7 I7 x; v+ H; o; [; x; @
6 i5 Y+ d  u4 L3 y. ^" v+ e- C- p
标准原话:" o  e- `' g9 P9 s2 U
a) 10mm,包括灯具外壳材料的厚度,这间距包括:灯具的壳体的外表面与光源控制装置区域内的灯具安装表面之间最小有3mm的空气间距,光源控制装置外壳和灯具壳体内表面之间最小有3mm的空气间距。
' I6 |3 f+ C5 X3 O) {
6 C# r# V: g9 t% i我是这么理解的:要满足10mm,同时也要满足这两个3mm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11 09:14
现在使用的是GB 7000.1-2002,没听说有个2003版的,能真要出,也可能是06或07版了,对应的应该就是IEC60598-1:2003了,要么是60598-1:2006的,GB一般不会和 IEC 写同一年的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11 14:06
基本只有我和af204 兄在讨论。。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11 14:11
引用第12楼af204于2007-10-11 09:10发表的  :  Q  V+ Y% Z# e1 s) u
5 `: j1 r  T& f3 V' N  ?; i- M
. x& r& q% h" A/ u
" T/ j( T; Z0 I+ Q% }' P: ~# @
标准原话:
" B1 T" @) Y2 E! ba) 10mm,包括灯具外壳材料的厚度,这间距包括:灯具的壳体的外表面与光源控制装置区域内的灯具安装表面之间最小有3mm的空气间距,光源控制装置外壳和灯具壳体内表面之间最小有3mm的空气间距。
3 l+ g4 E0 K$ J. m  z, `.......

* ]4 v) m7 D$ f8 G/ S4 R  E
% x) _( V) A, {# A从标来看,我也是这样子理解。但觉得这标准有点不太符合现实啊,灯具散热也不一定就要通过间隙来达到吧,我开N多个散热孔也行啊,只要的温升达到要求了还不行么?
作者: adangce    时间: 2007-10-11 15:17
我们做的是落地灯多点,就拿我们现在做的节能灯都不大讲究什么距离,本身灯头上面没有什么压盖,散热性好,所以镇流器紧贴着灯具安装表面也可以!
作者: cvddg    时间: 2007-10-16 08:28
引用第11楼af204于2007-10-11 08:51发表的  :
" H) W2 ?- K) Q标准里说的10mm,包括了灯具内部的一个3mm,就是说要几个值相加要至少10mm2 {4 g& x2 ~4 {5 e: H
内部留出一个3mm的空隙,很多热就可以通过空气,再通过灯具外壳散出去了,间接增加了散热面积(虽然效果没有开口来的好)
7 l9 r; x, O6 k; E8 p; }) x还有就是,不要迷信所谓的“大公司”
& E' E5 q+ n3 h% _4 X" S* x. a

: i  J; y7 V! h7 A# B: V! M你认为很多热可以通过空气传出去吗?空气的传热的效果是不好的,紧贴在金属或散热器表面才有利传热,其实我也有楼主的通用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标准这个意思。
作者: cvddg    时间: 2007-10-16 08:30
引用第15楼火神于2007-10-11 14:11发表的  :
1 l( V, D/ @8 T$ P- M% y5 J+ m: A+ \; O' m
: Q1 u0 U% Z- L* I5 m
3 M" H( o5 `# S
从标来看,我也是这样子理解。但觉得这标准有点不太符合现实啊,灯具散热也不一定就要通过间隙来达到吧,我开N多个散热孔也行啊,只要的温升达到要求了还不行么?

; M$ W* Z* b# U; |3 p/ T4 Z/ Y
' E' i/ {2 y0 l8 }在灯具上开孔,是否考虑安规的要求呢?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0 14:29
引用第17楼cvddg于2007-10-16 08:28发表的  :
% Z* |( ~7 G  V/ }- R. w' g4 K6 h- F  j8 j1 s* a6 [
7 x$ @+ h: D' U4 t' O5 k. K
8 ~, i1 R: u2 |+ U
你认为很多热可以通过空气传出去吗?空气的传热的效果是不好的,紧贴在金属或散热器表面才有利传热,其实我也有楼主的通用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标准这个意思。

! [5 l# X7 b1 o; a& ]6 p
- Y5 J1 g. f. N6 @你这种方法只能针对个别发热部件而言,但对于整个镇流器是没办法实现的(因为镇流器要绝绝缘),况且就照这个标准他强调了那个3mm的距离,那还能实现么?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0 14:30
引用第18楼cvddg于2007-10-16 08:30发表的  :
+ @$ D, Y, C( l! T
  t) O- ~, G% G) M6 N
9 [% ?" {1 D8 g$ a4 F) P3 |3 t" y* c: d0 Y. u- J0 v& \. Z
在灯具上开孔,是否考虑安规的要求呢?

( `+ ~! H+ |& j; }: W% P
- _( l  p4 w& V3 i这个很容易实现的吧,稍留意下孔的大小,即是开长条孔,就可以了。。。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07-10-22 07:26
有个GB7000 。1的讲义,不知看过没有,其中对此有图解。文件较大,我传不上来。
作者: af204    时间: 2007-10-22 09:43
我记得看到过相关的图片,在哪个资料上就忘了,很详细的说明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2 20:57
引用第21楼caballo3157于2007-10-22 07:26发表的  :
& x* S2 `. H  y9 l3 T有个GB7000 。1的讲义,不知看过没有,其中对此有图解。文件较大,我传不上来。
! J4 Y, @; t% Q- d, \

$ H+ E) A8 j1 I3 Y* I* ]8 a. S! }  @一般而言,支承面材料分类的要求只适用于有镇流器或变压器的灯具,但由于F符号的使用已经延续10年并被广泛接受,这个符号的使用已经扩大到了所有灯具,包括白炽灯灯具。$ S1 t# L4 ^. x7 o
F符号建立在两个不同特性的基础上:
% P5 T- K$ K- h( O- v' a6 I  - 防止在镇流器寿命终了时可能的火焰。
  L, y: G% O, i2 [  - 防止在异常工作期间(启动器短路)以及由于意外的故障时镇流器产生的热。( K6 u; g+ |; l# t6 D# m4 b* ?
为防止安装表面过度受热,标准中给出了可供选择的三个等效的防护(见本标准4.16),由制造厂选择:
% }1 n- R7 O6 l: Y/ r     - 间距;  -用热保护器;  - 测定温度。
. K( i/ \5 l- k具体的温度要求是:
0 [& H0 D; P0 B, p   -正常工作条件下,安装表面温度不超过90℃;
) c8 H) T9 g- a8 A; [* g   -异常工作条件下,安装表面温度不超过130℃;
# ^7 S2 K, `: b5 S5 D, v   -镇流器/变压器失效或故障,安装表面温度不超过180℃。
: ?/ `: d" |! L. ^' U2 F

! L: L  ?/ g" `0 Y( J8 g/ s应该是这段吧。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2 20:58
间距;  -用热保护器;  - 测定温度   只要能符合三个的其中一个就行了。。% ~; ^4 ?( R+ N2 T( P8 G

6 p9 q! K9 n. V, ^$ G' r1 p' ^/ |9 V2 E$ C4 y  w" Z
我把标准断章取义了。。。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8 09:42
满足:A≥10mm;B≥3mm;C≥3mm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8 09:45
间隙为 35mm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8 09:46
为防止由于元件故障造成安装表面过度受热,本条款提出三种等效的防护措施,装有光源控制装置的灯具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能有效控制安装表面的受热。
* y6 J- M4 S" Z, _; @1 r4.16.1光源控制装置与安装表面应保持的最小间距:) q4 r, X1 N5 |- E* G
a) 10mm,这间距包括:灯具壳体的外表面与灯具安装表面之间的空气间距≥3mm+灯具外壳材料的厚度+光源控制装置外壳与灯具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空气间距≥3mm,见图1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8 09:47
符合a)间距的灯具外壳在光源控制装置的投影面内应是连续成块的,从光源控制装置的有效部位到安装表面之间的最短通路至少达到35mm;不然的话,应用b)的要求。
' ~# O* `# F& c0 J4 L* q* `35mm间距主要考虑U形安装的灯具,其光源控制装置到安装表面的距离常常比10mm大得多。如果控制装置没有外壳,距离应从光源控制装置有效部位起算,例如光源控制装置的线圈。
4 Q  |/ l, A/ H6 v0 I灯具按正常使用安装时,应确保以上两种情况所要求的空气间距能自动地得到。

作者: 火神    时间: 2007-10-28 09:49
有了以上这些图纸及文字说明,应该是较好理解了。
作者: yueking    时间: 2008-9-25 16:28
多谢火神版主的图纸说明,现在对标准中的规定能更清楚的理解了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