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网评:“毒跑道”元凶是谁之祸? [打印本页]

作者: town21    时间: 2016-6-26 14:38
标题: 网评:“毒跑道”元凶是谁之祸?

“毒跑道”元凶是谁之祸?

——兼谈媒体报道的专业性

近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刊播了对河北违法加工生产塑胶跑道“黑窝点”的暗访报道。通过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逐渐揭开了全国多地学校发生的“异味跑道、异味操场”的产生原因——这些生产窝点制造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一路躲过监管,走进各个学校的操场。

应该说,央视的曝光还只是非法生产塑胶跑道的“冰山一角”。就塑胶跑道产业链来说,涉及原料、生产、销售、储运、铺装等环节,希望有关部门通过这一事件切实加强监管,还校园一份清新。

在“毒跑道”成为热点的网络报道中,谁是“毒化”校园环境、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元凶?一些缺少专业知识的媒体给出的新闻标题颇有歧义。比如,有的媒体的标题为:“毒跑道原料来自废轮胎废电缆”。更有貌似专业的标题为:震惊:塑胶跑道竟是“废轮胎、废电缆”做成的!。似乎“毒跑道”的源头是废旧轮胎。

这是怎样的逻辑呢?好比我们看到这样的新闻:“发现:馒头竟是以面粉为原料”。因此,一些从事化工产业和循环经济领域专家认为,并不该把这次“毒跑道”事件的元凶简单地归于废旧轮胎。

其实,塑胶跑道与废旧轮胎的关系,就像绿化灌溉与雨水回收那样。1937年德国化学家拜尔发现异氰酸酯与氢的聚合反应,从此将聚氨酯引进了现代化学工业。这种合成材料的许多性能优于天然橡胶和塑料,无论强力、硬度、弹性的可调范围都更宽泛,一时成为建筑界的新宠。1963年,聚氨酯跑道开始用于田径比赛并立刻引起各国重视,国际奥委会很快正式承认了这一“新生事物”,墨西哥奥运会之后,塑胶跑道便成为国际田径比赛必备的基本设施了。

由此就不难理解,塑胶跑道的原料之一,就是废轮胎!符合标准规范的塑胶跑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废旧轮胎以8%至10%的速度递增。中国废旧轮胎产生量约达2.5亿条,而回收利用率仅为50%左右。利用废旧轮胎做原料,再废物利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塑胶跑道的成本。

在监管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发布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和《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GB/T 22517.6-2011)两项国家标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国家标准于2011年12月5日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由合成材料(包括聚氨酯)铺设的跑道面层。标准制定参照了国际田径联合会《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中对田径场地合成材料跑道面层质量要求,并结合环境保护及产品发展需要。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的厚度、有效性、耐久性、物理性能等指标,还对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含有的有害物质做出了明确的限量要求。同时,标准还明确要求:合成材料用于跑道面层应避免和减少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而《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GB/T 22517.6-2011)国家标准于2011年12月30日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规定了室外合成面层田径场地的使用要求、检验方法及合格判定规则。该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适用于渗水型和非渗水型现场浇注铺装和预制铺装的竞赛、训练、教学和大众健身用室外合成面层田径场地。标准中规定了面层铺装、面层材料等要求。其中,面层材料部分提出了材料选型、有害物质限量值、无机填料限量值、物理机械和耐久性能。

上述两项标准均对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中有害物质做出了具体限值要求。比如,标准规定跑道面层中苯≤0.05克/千克、甲苯和二甲苯总和≤0.05克/千克、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0.2克/千克。此外,标准还规定了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铬和可溶性汞重金属的限量。因此,目前国家标准对塑胶跑道有明确的物理机械性能、有害物质限量等指标规定。

“毒跑道”话题引发的热议,跟毒奶粉、毒胶囊等公共安全事件的相似之处,是非法生产经营者以昧良心的从恶心态挑战社会生态的“安全底线”。正如央视报道中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一位生产塑胶颗粒的老板称,现场施工的时候,他基本不去,都是交给工人干,因为这些黑色的塑胶垃圾和胶水混合在一起,“是有毒的”。因此,对那些道德缺失甚至铤而走险的不法分子,必须施以重典。绝不能让利欲熏心之人坑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就是公众对这个话题关注的核心之一。

同时,媒体对于废旧轮胎的介绍也需要客观理性,不要让人产生误解。正如专业人士呼吁的那样,废旧轮胎在中国早已“变废为宝”。不用让几家以废旧轮胎废橡胶为原料的黑作坊生产、销售塑胶跑道抹黑这个产业的主流。中国每年生产再生橡胶400多万吨,顶三分之一橡胶的进口,很多都是用废旧轮胎回收做出来的。一年铺几千公里的胶粉改性沥青道路,大多也是用废旧轮胎做出来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行业规范,加强监管,在我国已有30多年发展的塑胶跑道产业,对废旧轮胎进行回收利用,制造塑胶跑道是有利于环保的好事,仍然值得推广。

(志 石)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 \, X3 }9 p$ l! f3 c; F

作者: town21    时间: 2016-6-26 14:42
刘江0 ?: F4 h$ ?0 A( o6 A
' k5 ~$ ?9 U( S9 Y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毒跑道”由“废轮胎、废电缆”工业废料做成,由北京周边的河北保定、沧州等地的私人作坊生产,距离北京不到200公里。- {8 H3 {; O: ~0 s0 A$ b# N

, S' J6 Q0 |) t, Z毒跑道危害学生健康,多所学校出现学生流鼻血事件,“毒跑道”事件逐渐升级,持续发酵,舆论反响强烈,倒逼政府彻查、修改有毒跑道。
( y" f) J7 _) e! y. P  u& {+ E4 m; M% i& h$ ]
在社会各方全面彻查毒跑道、指责政府监管失职舆论背景下,媒体曝出,毒跑道的制作原料来自于“废旧轮胎废电缆”以及有害的制作添加剂。但标题党为吸引眼球,将“废旧轮胎”置于醒目之位,让广大读者错误解读毒跑道“毒源”,误以为毒跑道的罪魁祸首就是“废旧轮胎”。但废旧轮胎本身并无过错,因此,让“废旧轮胎”来背毒跑道的黑锅实属错误引导。, b. [0 p) s2 _% P  h
# h: }- c3 S# \% d( R
废旧轮胎本身并没有过错。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制作塑胶跑道,属于废物回收利用,属于绿色循环经济。有毒跑道的异味并非来自于废旧的轮胎和电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几乎成为家庭必备的代步工具。生活在城市正,汽车遍布大家小巷,拥有量超出现有停车场的承载量,高峰期无可避免的交通堵塞,轮胎密度高度集中。电缆是电源以及联通网络的必备工具,广泛存在于人群居住地:小区、学校、商场无所不有。因此,生活在城市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汽车轮胎和电缆的包围中,但并未问道“毒跑道”的类似异味。由此可知,毒跑道挥发出来的有毒气味,根源不在废旧轮胎或废旧电缆。
3 |# w% W- w$ y/ i- a( W3 e( F
8 F- V4 C* z3 j" U7 J再看跑道的制作流程及施工过程,除了原料本身,还需要添加剂、粘合剂,施工过程还需要浇灌水泥等材料。媒体调查得知,跑道的制作过程基本原料是废旧轮胎以及废电缆,但除此之外还要添加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三无胶水粘合剂”,而这也正是“苯系物超标”中笨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塑胶跑道凝固定型的“铅盐”,而这也正是学生“铅中毒”的来源。再有就是,施工单位灌注的橡胶油,其中芳香性橡胶油,成本低、柔性大,但却含有多环芳烃,其毒性很大,使用中需严格按比例配置,一旦超标危害性极大。因此,毒跑道的产生,原料来自于废旧轮胎废电缆,但制作材料、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确实毒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6 O- }2 E& T, {! d: i: X! R8 g* y0 {/ m# R
毒源来自于制作、施工,但毒源的存在及“普及”则归咎于监管部门的失职、缺位。究其原因,不外乎政府官员追求功名利禄的“政绩观”,或是“劣币驱逐良币”暴利贪腐的行贿受贿行为,或是监管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政、怠症行为。监管漏洞的缺口已经显现,为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政府监管职责应实行终身责任制,一旦问题发生,无论身处何职都应依法严惩。5 N6 k6 H0 L4 c$ M

* T: ?0 W) E5 R9 @" o要想解毒需明确毒源,莫因“心切”而乱了分寸。废旧轮胎废电缆是塑胶跑道的原料,并非毒源的根本所在。因此,不要因为标题党的浓墨重彩而草木皆兵、闻“废旧轮胎”色变。" f1 A$ M0 v" g. \: q% d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