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问题讨论:这是Z型连接吗? [打印本页]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8-24 14:18
标题: 问题讨论:这是Z型连接吗?
/ L4 M2 ]$ [' S( _6 p
    某器具,以电源适配器供电,器具主体为III类结构,适配器为II类,输入交流220V,输出直流24V。适配器带电源软线,适配器壳体是通过粘接或焊接形成整体,不破坏不能打开。+ N7 S; B" }- ^. r1 M) ^! Z- q
    讨论1 这个适配器是否为Z型连接?
' |. W% h' d+ a* m4 r/ ~, _    讨论2 如果适配器是Z型连接,整个器具是否也做z型连接?
% b! A( n0 X) x  p; n. j/ C: z 问题起因:0 U* o  b# C* J) Q) Y
该器具执行GB4706.1标准。依据GB4706.1 标准7.12.5有关内容:' ^6 d) T1 f( e
对于Z型连接的器具,使用说明应包括下述内容:& k) [. o% A0 \* @( k; d4 q
“电源软线不能更换,如果软线损坏,此器具应废弃。”4 ?7 R2 W1 s: j8 A0 o( v

( L; [/ A4 O- C3 V1 c! f: H1 ?而对本器具而言,即便适配器是Z型连接,电源线损坏,器具也可以不废弃,换个适配器就行了。* e: w; ~% W  k! l

作者: buffallo    时间: 2014-8-24 1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8-24 19:55
buffallo 发表于 2014-8-24 18:49
' e( y' X; i2 d4 w! T对于这个适配器来讲,适配器属于Z型连接。这个不属于家电的电源连接方式。
( U) l1 l, i; X, m# D
家电也可以用电源适配器啊
作者: 马蹄    时间: 2014-8-25 08:41
caballo3157 发表于 2014-8-24 19:55
( ]) H7 U9 Z* G+ j' |3 a4 }& h家电也可以用电源适配器啊

2 s: `% e. r4 R1 h# k适配器的电源连接方式是Z连接,电源适配器可以看成单独的个体考核电源连接;: B8 _! A; F3 d( _5 J
主体产品是不是Z连接,要看适配器进入产品内部的连接方式,根据经验,很少用Z连接
作者: 嘻嘻    时间: 2014-8-25 08:53
适配器是Y型连接。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8-25 09:42
马蹄 发表于 2014-8-25 08:41
+ O/ t: {' N+ J" Q+ v2 L8 R适配器的电源连接方式是Z连接,电源适配器可以看成单独的个体考核电源连接;( A1 s4 r& B9 V7 T9 S7 p4 X* r/ W
主体产品是不是Z连接,要看 ...
2 s5 t- L2 _& i
这就是问题2:适配器是Z连接,器具为什么不是Z连接?如果主体不是Z连接又算什么连接呢?
作者: ylgc123    时间: 2014-8-25 11:34
适配器应该是Y连接,但是适配器有单独认证,可视为一个元器件嘛。我想是适配器和III类器具见应该不可能是用胶涂上的吧。
作者: nellhu    时间: 2014-8-25 12:20
个人认为,适配器可以认为是Zl连接,如果将适配器当作是产品的一部分一起出售(Class II) ,那整个产品认为是Z连接。此时如果适配器坏了,理论上整个产品不可以使用,除非售后处提供。( V- n  U1 K4 i2 M& ~
但是如果是产品按照class III,那适配器坏了,只需要换一个适配器即可(可以在市面上购买一样规格的即可)。
3 r+ Q; }' S/ [$ i
5 \4 z) O/ A) L产品的主体不能认为是Z连接,原因是没有电源线。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8-25 12:23
ylgc123 发表于 2014-8-25 11:34 . j3 c  q; {8 s
适配器应该是Y连接,但是适配器有单独认证,可视为一个元器件嘛。我想是适配器和III类器具见应该不可能是用 ...
5 w  G3 H7 u/ F2 q+ n: Q6 d" \
Y连接?为什么?* E) w2 ~4 r: ]8 H& G3 A

: N' B; Y1 G6 j/ k9 p适配器和器具III类主体之间不是涂胶,也不必考虑两者是如何连接的;可以看做两者结构上各自独立,就是通过接插件进行电气连接。" b- Y" M& x5 z
这样的器具该怎么算呢?
作者: okjun    时间: 2014-8-25 14:31
家电里面适配器和产品是一起认证的,不允许用户自行更换适配器。从这个角度来看标准内容仍然适用。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8-25 15:03
okjun 发表于 2014-8-25 14:31
' c- S& Q# _! T$ `( I+ ?7 |2 a家电里面适配器和产品是一起认证的,不允许用户自行更换适配器。从这个角度来看标准内容仍然适用。
5 {4 n4 C) J( [7 u" \
不一定所有产品都需要认证;% z5 I" u+ s( T3 S" E

  S7 C+ m* O3 t2 b  n/ r" M+ b4 R6 {用户不可自行更换,也可由专业人员或制造商更换。1 U) W6 ?  H) P4 [1 z. J% ~$ ?
3 i. v9 {6 x3 z7 C8 f! b
这算什么连接?
作者: okjun    时间: 2014-8-25 17:37
我认为如果适配器可由专业人员或制造商来更换,也可以按三步骤这样处理:
" d5 w$ v8 p2 Q( C1)适配器本身是Z型连接,所以一旦电源线坏,适配器要废弃。( Q6 n( H$ j# l+ F! t. V) w
2)产品本身是由SELV连接头供电,不存在电源线连接类型,就像带器具插口的产品不存在电源线连接类型一样。
7 @+ _5 F3 _+ [& K3)客户可以自己声明,如果适配器坏了,由专业人士或制造商来更换。这跟标准没什么关系。
作者: leaphile    时间: 2014-8-25 22:51
偶有些糊涂....
) X- @! y6 X! k/ Z' L. e2 Z/ H: h: T& Z
X/Y/Z型连接是针对电源线的, 但貌似一般家用的适配器也没有电源线 (supply cable)
, Q$ c# ~% l7 \; _/ S$ z/ {1 m" e; A+ s
而适配器输出的直流电线, 对适配器自身来说, 应也不算是 supply cable
% H. w. ^) A' T0 w
7 d! d1 s4 ^6 x/ ]+ O为何适配器是Z型连接? 请各位高手指教
作者: 阿宁    时间: 2014-8-25 23:23
IEC 标准认为这样是Ⅱ类器具的III类结构,适配器是Z型连接,器具主体部分只是通过输入插口部分结构,不存在电源线连接问题
作者: 千里无痕    时间: 2014-8-30 12:07
首先,Z型连接针对的是装有一个插头的电源软线。电源适配器60958不知是否有Z型连接之说?楼主描述的这类型个人认为应划分为器具输入插口。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8-31 08:30
本帖最后由 caballo3157 于 2014-8-31 19:34 编辑 8 ^4 Y! @* w0 V( A, r8 D$ V

$ _. P0 n' s6 p- G7 n适配器不是独立在器具主体之外,而是固定在器具上。
作者: 伟一笑    时间: 2014-8-31 12:46
整机的电源连接方式遵循适配器的电源连接方式,主体与适配器的连接线属于互连软线
作者: jiaer321    时间: 2014-9-3 11:06
我想请各位: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么适配器电源线的选用上是否要依据25章来考虑?如果器具整体重量超过3Kg,是否不能使用52号线。3 }+ \% v1 j6 w$ u$ C) ^
                 2.如果器具不包括适配器不超过3Kg,包括适配器一起则超过3Kg,那么选线方面是否有不同?     
作者: 极品老工    时间: 2014-9-4 17:08
阿宁 发表于 2014-8-25 23:23
* h) r! _; o  \( GIEC 标准认为这样是Ⅱ类器具的III类结构,适配器是Z型连接,器具主体部分只是通过输入插口部分结构,不存在 ...
5 f* o9 n3 M% T9 |, b0 h3 q2 d2 k2 L" q
      同意
作者: buffallo    时间: 2014-12-23 22: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4-12-24 07:36
buffallo 发表于 2014-12-23 22:54 5 Y# {' B& f+ |
这个连接不属于任何连接方式,问了国外的专家
5 @# I6 A  w  _) \
是标准未考虑到?还是不允许?
作者: liscsupor    时间: 2014-12-24 08:22
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的适配器,不是耦合器连接的方式?
/ T( N5 @6 D, e+ u9 }/ J7 f1 q' I个人理解Z型连接,不包含耦合器连接。属于X、Y、Z三种电源连接方式之外的。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