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澳洲RCM认证 [打印本页]

作者: arrayliao    时间: 2014-4-20 11:28
标题: 澳洲RCM认证
澳洲RCM认证
5 u( u! I+ F9 i) }4 V& ?. a: r; w; i0 y
1.新法令将从今年3月开始实行。
: t. X' L: D. ?$ P
/ `  {) g& N, b$ r
- `' N. D* A1 t) Q1 B4 {2.SAA认证和C-Tick认证讲逐步取消,代之以RCM认证,该认证涵盖安规和EMC(C—TIck可能仍然会适用于一些小功率的无线产品)。4 B, X1 @" |* H& ?! B5 M
+ {' W' L* V( Y% n! g& ^- c
3.所有电子产品,将分为三类:High,medium, low Risk。我们目前没有详细的划分范围资料,一般来说,电池驱动和电压在12V以下的产品是低风险,240V标准电压产品为中风险,高电压产品为高风险。低风险产品的缓冲期是6个月,中高风险产品缓冲期为3年(该期限是澳洲相关协会的建议,但是具体法令上政府还没有最终确认)。
' E: k1 W+ j! [" M8 S+ {" w1 h( w( ^" j. n! t8 o( u" s! T
4.RCM认证只能由澳洲当地公司申请,该公司必须向澳洲政府申请一个RCM号码。中国生产商和出口商可以用自己的名义申请IEC或者AS/NZS报告,RCM= Safety + EMC + Importer Declaration,但是该报告必须交由澳洲进口商来申请RCM。申请注册费用为每年每产品每商标75澳币(举例说明,澳洲某个公司拥有两个商标:A和B,他从中国进口了完全相同的一个批次的产品,一半打上A的商标,一个打上B的商标,那意味着必须支付150澳币每年的注册费用)。- Z( s' u6 D4 I3 ^1 D
  q1 v9 E# z- k5 k6 s
5.根据该专家的意见,由于进口商将承担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风险(责任方),而且非澳洲公司无法直接申请RCM认证。则估计,越来越多的稍有规模的澳大利亚公司,会改变目前为了降低费用,由中国生产厂承担费用制作报告和申请SAA的做法。他们将倾向于指定有一定能力和声望的实验室,提供保险的报告和测试数据,再由他们来申请澳洲RCM认证。
* c+ I# P( r* O+ o5 ~: y4 r# z
2 _+ M' `* _% [  a, B9 I% m6.理论上,澳大利亚实验室也可以作为申请方帮助某个公司获得RCM的认证。但是根据该专家的意见,由于从法律上承担的责任较大,估计大部分澳大利亚实验室不会主动冒这个风险,即使来做,相关费用也可能会比较高。; h, r$ _6 E* v
0 v- p, Q/ ~# Q+ c' k' u4 {

! N- h- I2 H# r4 h目前C-Tick ,A-Tick 还有一个缓冲器,到2016年将全面实施RCM标志
( t& X6 S) e. {- X( w" V9 ?/ ^+ S$ l6 R3 i# K
7 J8 D' Q: t! r( a" T" l8 ~/ w+ {
8 }! ~6 h- f% o! |* E7 v6 F
4 f1 b+ y5 n3 c, A4 c
有成功申请过RCM标志的公司吗?求分享实际经验~~~~~
$ K& t9 e7 |+ n  d2 i9 W
作者: keta    时间: 2014-4-20 12:21
这是不是真的,怎么我们都没听说过呢
作者: catfelix    时间: 2014-4-21 07:20
本帖最后由 catfelix 于 2014-4-21 07:23 编辑 % i3 [; N* ^$ Y# P6 [2 ?
0 }5 R7 C. m8 w2 B. v0 [4 P
这消息来源在哪里?没有出处?现如今制造散布谣言要负法律责任的
作者: sherryxj    时间: 2014-4-21 09:02
13年就已经开始申请RCM了
作者: arrayliao    时间: 2014-4-21 09:26
sherryxj 发表于 2014-4-21 09:02
# D! b! N5 O# G! K  h( l13年就已经开始申请RCM了

  g( d$ E& |; t  p2 P* y5 c申请到了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作者: hancun    时间: 2014-4-21 09:47
本帖最后由 hancun 于 2014-4-21 09:48 编辑 3 f- O1 y" Y4 g9 _/ F

3 }, z( U  L& c- v4 g$ s% E  [) w这个消息时真实的,去年已经有人提过这个话题。现在新申请都是RCM,C-tick和a-tick都要转换
作者: sherryxj    时间: 2014-4-21 09:48
arrayliao 发表于 2014-4-21 09:26 ! v0 f7 ^. [- }5 D
申请到了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 z7 k& M2 ^* c6 d申请还是正常的, 就是RCM包含了安全&EMC, 之后吧报告给当地代理商去澳洲当地注册
作者: arrayliao    时间: 2014-4-21 09:51
[attach]86470[/attach]
7 H& m0 F( J- t: D) T给大家看看ERAC的正式通知文件!!!
0 Y# ?8 N/ t2 r" n: E2 x/ L& _
作者: 448080300    时间: 2014-4-21 10:23
当然是真的,从2016年开始强制实施,其实跟印尼,印度的申请差不多,必须用当地的公司来申请,国内申请的公司做为加工厂,这是他们每个国家的法律规定,产品出了问题只会找当地的公司,也是为了降低风险。
作者: ruifeng    时间: 2014-5-15 18:40
是不是要所有的文件(Safety +EMC+ Decelaration)齐全之后, 当地的代理商注册之后才能在产品上贴RCM 的Logo?
作者: 547109    时间: 2014-5-16 07:56
三月份有听过他们的一个培训。
作者: bclyf    时间: 2014-5-20 20:17
我們以前申請的是NSW,現在統統再申請SAA,就是有兩張澳洲證書,保險。
作者: 305634483    时间: 2014-6-10 14:11
不错的分享,具体的要求
作者: djm218    时间: 2014-6-25 11:39
插头电源线又不是直接出口澳洲的?需要无?
作者: qxq2008    时间: 2015-1-20 16:06
我们空调产品也要这样操作?
作者: luhangjun1    时间: 2015-3-15 10:59
RCM 一个管控追责 而已- O! K( B6 l3 w3 p; A
不是强制性的 而且过渡期到16年3年 先别急 看看市场和认证公司的反馈再说2 U5 H- x% S# V9 ], H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