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根据IEC60598-1,灌胶处理后,内部爬电是不是不考量 [打印本页]

作者: 329485466    时间: 2013-11-14 20:00
标题: 根据IEC60598-1,灌胶处理后,内部爬电是不是不考量
1.根据IEC60598-1 11.2.1 Internal creepage distances in permanently sealed components are not measured. Examples of; Z- H/ f, n, ^$ N+ j" w
permanently sealed components are components sealed-off or compound filled.(GB7000.1   11.2.1永久性密封件内部的爬电距离不必测量,永久性密封的例子是封闭件或填充化合物的部件。)
/ Q$ D  c# A. B: V. I4 d7 p5 ~如图部件为一PCB查入金属壳中,灌胶处理。部件内部爬电是不是不考量?. @/ o3 w6 p3 C+ U3 `- K9 r
(或只考量PCB铜箔到金属外壳的爬电和电气距离)
3 {& d1 z* d  t; W% y4 W6 o" n" T, D' ]5 Q
2.如果按IEC61347-2-13呢,是否需要考量爬电?
8 w) P* l' j, }2 l[attach]83858[/attach]
  T! ?( ^) S6 ^; I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4 23:17
1)永久性密封这个概念用在一般的灌胶上不太合适,因为机构不认可,jsspace也不认可: [: S9 |4 \' w: a+ _3 u! r: M& i
2)从你的图片来看,灌胶并没有将整个PCB包住,所以PCB跟金属外壳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都需要考量
6 U* U" o; p; M& t. v8 q5 t' h3)至于你提到的部件内部,这个也要分情况,比如变压器初次级还是需要考虑(假设隔离),因为灌胶不能完全渗透到变压器里面,但是插脚保险丝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用考虑(PCB上的距离还是需要考虑)8 S5 W. ~) ], V2 n1 N  i9 S
4)61347-2-13同上面的回复
作者: Nezof    时间: 2013-11-15 08:33
你可以剥开胶看看胶与表面的附着
- o5 a7 j% H0 @3 K其实这个胶还分很多种的,有的胶怕过热会返原,有的会中毒,有的粘附不上
2 n+ ~. e1 E# w6 I2 e+ oPCB表面往往是粘附不上的,有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的空间
作者: 火水晶    时间: 2013-11-15 08:59
jsspace 发表于 2013-11-14 23:17 + V* M1 O! K5 \" r/ W
1)永久性密封这个概念用在一般的灌胶上不太合适,因为机构不认可,jsspace也不认可
6 M1 q( o; W, o# M0 L6 x: U( p6 S7 [2)从你的图片来看 ...

: c3 _- g$ \/ j* {( C0 G问个问题,你说从图片上看,灌胶并没有将整个PCB包住?这个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的情况才算完整包住呢?
作者: 火水晶    时间: 2013-11-15 09:00
Nezof 发表于 2013-11-15 08:33 # f" _  D) ^. A1 m6 u1 t, `
你可以剥开胶看看胶与表面的附着
6 K$ Z4 p6 a  C其实这个胶还分很多种的,有的胶怕过热会返原,有的会中毒,有的粘附不上 ...
) O" v" n' G9 ?! J+ [9 r. X: L
请教,你们用过什么胶的效果好呢?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5 09:01
火水晶 发表于 2013-11-15 08:59
+ Z9 k' Y1 }/ m9 u" S问个问题,你说从图片上看,灌胶并没有将整个PCB包住?这个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的情况才算完整包住呢?
* y4 g: V5 F6 `) I4 i& |
卡扣的位置(固定PCB),很明显PCB跟金属外壳有接触
作者: 火水晶    时间: 2013-11-15 09:03
jsspace 发表于 2013-11-15 09:01 & j- a4 e# n8 }" b$ k* |( O* U) N
卡扣的位置(固定PCB),很明显PCB跟金属外壳有接触
; w! `# ?5 ^- J. z* _
那如果不用卡扣,直接都灌胶,是不是就可以算了?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5 09:06
火水晶 发表于 2013-11-15 09:03
0 c( u, |  L1 v- T4 v! `& _那如果不用卡扣,直接都灌胶,是不是就可以算了?
2 _$ g5 e8 T1 x8 t- Z/ B5 a% `0 `, i
如果不用卡扣,那需要看你用什么方法来固定。
/ X1 j4 W4 n9 T8 M9 p: y; @一般来说,除非灌胶将整个PCB包住(注意中间没有其他物质),那么PCB上走线跟外壳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可以不用考量。 但是此情况下,PCB板上的距离还是要考量(如LN之间等)
作者: jsq123    时间: 2013-11-15 09:26
如果胶水固定良好、绝缘良好,可以通过介电强度测试来考量。
作者: 火水晶    时间: 2013-11-15 09:46
jsspace 发表于 2013-11-15 09:06
* |$ h4 n' |- K' g. Q; N如果不用卡扣,那需要看你用什么方法来固定。 6 o' |( {* P! F7 f. O; V
一般来说,除非灌胶将整个PCB包住(注意中间没有其他物质 ...

, h/ }+ s8 }5 n/ y  _那你上边第三点中的“插脚保险丝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用考虑(PCB上的距离还是需要考虑)”的插脚保险丝两个脚之间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 C* k9 O- y1 ?% P3 i(PCB上的距离还是需要考虑)的意思是PCB板上铜箔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要考虑的,对吗?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5 10:10
火水晶 发表于 2013-11-15 09:46 2 @  {3 ]5 Q2 v( d' l
那你上边第三点中的“插脚保险丝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可以不用考虑(PCB上的距离还是需要考虑)”的插脚保险丝 ...
$ @$ q2 T# a; @

, ?8 U9 ?& [: y+ w+ B' s+ u- \回复你这个问题真的需要点时间:& J8 N: q/ g$ D$ G
1)我提到的保险丝脚之间的距离不够可以通过灌胶来解决的问题,仅仅针对的是保险丝本身,见下图(下面这个图是保险丝两个脚之间的距离不够,如果灌胶的话,胶就会填充在两个脚之间,那么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不用在理会了,但是保险丝两个脚之间的距离不单单包括保险丝本身,还要关注PCB上两个插孔的距离,虽然灌胶,两个插孔的距离还是要关注,因为灌胶和PCB不可能完全融合,有缝隙和气泡)
0 N" G# }' E% R2 \! _/ Z1 B2)是的PCB上的距离适中需要关注。6 T: F8 W2 s  d& G8 ^" _

作者: jkvion    时间: 2013-11-15 11:27
jsspace 发表于 2013-11-15 09:01 0 V- r* f! h; A7 S5 p# V- @$ Z4 P
卡扣的位置(固定PCB),很明显PCB跟金属外壳有接触

1 S3 u5 ~" j% e8 Q- h$ c3 wPCB就是要与金属卡住才可靠吧,只要带电部件到外壳距离满足就行了啊,如果没有卡位,那还需要有绝缘片包住PCB带电部件才能灌胶
作者: 329485466    时间: 2013-11-15 20:05
jsspace 发表于 2013-11-15 10:10
& R) T1 K& M) `3 R$ q回复你这个问题真的需要点时间:
4 l" b- ^& o; f: C9 r7 t# n& F& p' v1)我提到的保险丝脚之间的距离不够可以通过灌胶来解决的问题,仅仅针 ...
4 M1 @: k: ^9 }
图中保险丝距离的 这种情况套个套管,开个孔不是更给力点。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5 23:45
329485466 发表于 2013-11-15 20:05 # J' b0 @9 m; o5 _4 K
图中保险丝距离的 这种情况套个套管,开个孔不是更给力点。

+ x) z: A, E& E; [6 D你说的这个方法可以
( B$ B7 P( ~; e1 e* v9 I: w' X我只是举例而已,不可能因为保险丝的距离不够而去灌胶的
作者: Ocean_Heaven    时间: 2013-11-18 15:00
jsspace 发表于 2013-11-15 10:10
, V- K) A  t' ]1 {2 ^7 s! ~% q9 D回复你这个问题真的需要点时间:
% c5 h# Z8 O  J* o  V8 E% M1)我提到的保险丝脚之间的距离不够可以通过灌胶来解决的问题,仅仅针 ...
/ e( s4 X# u9 u0 D( G. U, ?# ~
[attach]83888[/attach], E* @9 i5 B( n' \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8 15:08
Ocean_Heaven 发表于 2013-11-18 15:00

" a! g1 |8 b7 O% H需要,但是这个地方我看了,满足要求
作者: af204    时间: 2013-11-18 15:11
Ocean_Heaven 发表于 2013-11-18 15:00

# s; e# ?0 m- a0 _6 y紫色部分的距离,只需满足保险丝标准的距离就可,但红色部分,要满足整机的产品标准要求,功能绝缘或基本绝缘
作者: 329485466    时间: 2013-11-18 20:03
本帖最后由 329485466 于 2013-11-18 20:05 编辑
+ Y$ R# n- D" {6 t) l8 Z
Ocean_Heaven 发表于 2013-11-18 15:00

) S% ~! Y# C. p: m( B. |1 h1.“紫色部分的距离,只需满足保险丝标准的距离就可,但红色部分,要满足整机的产品标准要求,功能绝缘或基本绝缘”2 h0 q8 [8 B: A' t8 e
2.“需要,但是这个地方我看了,满足要求”  -----假如不满足的时候呢& u( j. u3 ?. J; K- f+ Z6 U

" ]1 e& {# c/ O4 q: \" z到底该相信谁?8 C! B1 B! }5 O; Y) B
有标准依据或CTL可以?' h) H0 X# A( _2 ~

9 \% a3 q2 }3 p9 j, {% E# P* M5 F
作者: jsspace    时间: 2013-11-18 23:07
329485466 发表于 2013-11-18 20:03
/ I2 t# b4 `# D/ n  L1.“紫色部分的距离,只需满足保险丝标准的距离就可,但红色部分,要满足整机的产品标准要求,功能绝缘或 ...

+ U' N. d/ Z; O: o. E2 e5 I9 I0 I11章节已经提到,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元器件用自己的标准即可(可触及的元器件除外)
/ j) E2 i6 |, |( v从这个上面来说,af204说法完全正确& q7 p  G0 s5 C! h9 l. C
但是我个人认为保险丝和变压器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需要满足69598.1,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有些机构也会这么操作。 - n! ?1 Q4 J+ N' n
但是af204说的观点,是主流操作方式。
作者: Samjxh    时间: 2013-12-25 08:26
受教了 " U) d1 N, |1 F, v. G+ I

( k, o& ^- x/ S9 D: h4 n9 T/ L5 t保险管上面不是一般要套上套管的吗?
作者: 火水晶    时间: 2014-1-10 08:43
329485466 发表于 2013-11-15 20:05
7 @4 j/ U8 |! D% C  v) C; C图中保险丝距离的 这种情况套个套管,开个孔不是更给力点。
+ P& c! i* |- C7 Y8 D5 G
套个套管我能理解,开个孔是怎么操作的?如何开孔增加这个距离?
作者: 329485466    时间: 2014-1-10 20:14
火水晶 发表于 2014-1-10 08:43 7 t# Y8 F9 |% s( A: K
套个套管我能理解,开个孔是怎么操作的?如何开孔增加这个距离?
6 q2 o: |& }6 O/ F

; m( ~: R0 o! W  b6 A9 r2 i套套管来满足本体之间电气距离,PCB开孔来满足两脚之间的爬电距离(如果两脚之间的电气距离不够,开孔也没用)
作者: hqf0905    时间: 2014-1-11 10:11
你这个金属外壳包裹着,胶的效果好像没有了。爬电距离就是金属外壳的厚度啊
作者: hqf0905    时间: 2014-1-11 15:41
hqf0905 发表于 2014-1-11 10:11 / D7 @4 f! d9 S9 o8 t% d
你这个金属外壳包裹着,胶的效果好像没有了。爬电距离就是金属外壳的厚度啊
/ {' F) y# F0 z' c
也就是说你这样根本就没有爬电距离啊,就是跟金属外壳接触的 啊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