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网

标题: 看检验报告的一些奥秘 [打印本页]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2-8-27 07:56
标题: 看检验报告的一些奥秘
本帖最后由 caballo3157 于 2012-8-27 08:20 编辑   f' Q: l6 _. B8 N6 H3 ~

0 h& K! t) d" C: U
    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一个重点,特别在网购时代,消费者不能直接看到所选购商品,如何判定商品质量,看有关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可能成为消费者考察产品质量的方法之一。于是也有不少卖家或厂家把自己产品的检验报告放到网页上。附图就是笔者最近在一家网站看到并下载的(将生产单位、地址和委托单位、地址隐去)。但这样的检验报告能够证明或代表与其产品名称、型号相同的产品质量吗?答案是不能。本文试由此实例,分析一下报告中的的要点,帮助消费者或商家买手学习如何看检测报告。
[attach]75282[/attach]

6 ]9 d% n7 I, w+ i( S; o% R" q! X
    1 产品名称和产品型号规格——这个一定要和你想购买的商品完全一致,否则该报告对你更毫无意义。但是由于此类报告只有文字描述,被测实物与报告是否一致,仅通过看产品名称和规格型号还是难以确定。有厂家会将多种不同形式的产品用一个型号表达;也有厂家用一个产品以不同型号来检测,这样所获得的报告都是难以真正代表其背后(或其上标明)的产品的。
    2 生产单位和委托单位——这两个单位一致,说明该产品是生产单位自己委托检验单位检验的。这说明检验的性质是一般的委托检验,而且是第一方自己的委托;不是第二方,更不是监督检验。通常按检验类别说有委托检验、监督检验、仲裁检验等,对执行检验的机构来说后两种的委托方通常是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构。而监督检验的报告对所检产品的代表意义会更大些。
    3 接样方式——本报告是“送样”(所以有关抽样信息栏均空)。接样方式通常有抽样和送样。抽样一般要求应是随机抽取,它要求所抽产品有一定批量,并依据有关规则确定抽样样本的数量。这样检测的样本才有一定的代表性,监督检验多采用抽样方法。送样是有委托检测单位,这里也是生产单位自己送一个样品到检验机构去检测。这个样品可能是送检单位送的一个(或数个)有代表性的,也可能是生产单位特制的一个样品。这要看送检或称委托单位获取检测报告的目的和心理。况且本报告样品仅一个,更无代表意义。
    4 送样日期和完成日期(后面检验结论栏中还有一个签发日期)——这是检验的时间。2012年还用2008年的报告,这期间已有4年时间。四年来,企业的生产条件,如人员、设备、工艺、环境都可能有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产品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通常像这类产品的报告多以一年为有效(大多家电产品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为一年至少一次)。
     5检验依据——这一项非常重要,但专业性较强,一般消费者难以识辨。以本报告为例,2008GB4706.1已经有了2005版,但这里委托方依然采用1998版,当时虽不算违规,但现在已不合适。因为针对本报告产品已经有GB4706.99-2009(其中包括引用GB4706.1-2005)。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以上第4点,检验报告日期的失效性:时间改变,标准也发生了变化。2008年用的标准,2012(实际到201011月)已经不适用。对于检验依据,消费者或买手可以多查资料或请教专业人士,至少可以查到当期标准的有效性。
    6 检验项目——本报告仅为一项,这是本报告无法证明产品质量的最大缺憾之一。即便是GB4706.1-1998,需要检测的项目也有20项左右,但该委托检测仅检测了一项。这不是检测机构的错,这是因为委托方仅委托检测机构检测这一项。不做全部项目检测的可能因素会有许多:节省检测经费,有项目达不到标准要求,检测方资质或能力受限等。但总之,不是全部项目的检测,不是全部项目合格,受检样品就不能称之为合格。所以本报告就无法说明其产品合格,甚至连所送检的这个样品合格都称不上!然而实际消费者和买手在看此报告是一般也不知道依据标准实际应当检测多少项,如何知道检测项目是否完呢?请注意下面这条——
7 检验结论——这是最关键的。前面所说,我们或多有不懂,但请注意,检验结论应是对本次检验的综合判定。检验结论中是否有“产品(或样品)合格”或类似结论:有,该产品(或样品)是合格的;否则都无法说明该产品(或样品)合格。本报告的检验最终结论是:“检验结果: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换句话说:该报告仅说明送检的一个样品输入功率和电流一个项目符合GB4706.1-1998的要求。并不说明样品合格。
综上所述,该报告:
1 仅说明送检的一个样品输入功率和电流一个项目符合GB4706.1-1998的要求,而其它众多条款是否符合要求,未经检测,不能判定,更不能判定该样品是合格的。
2 受检的是生产/委托方送来的样品,它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生产产品的质量水平。
检验报告你会看了吗?
: t" F( Y- Z1 S  I  a& y  p

作者: wwnw_007    时间: 2012-8-27 08:26
这个报告可能是给卖家看看的,证明,看!我的产品检测合格的。是权威机构检测的。:@这个的事情,企业操作得多了去!
作者: 山炮    时间: 2012-8-27 09:54
该企业与CVC的关系非同一般。2006年8月12日送样,第二天就测好,说明企业和CVC的人员很铁。仅检一项,说明企业拿这份国家级机构的报告其实是用于忽悠某商家。
作者: 安规菜鸟    时间: 2012-8-27 10:19
山炮 发表于 2012-8-27 09:54
6 E, i- ?5 K* k' h该企业与CVC的关系非同一般。2006年8月12日送样,第二天就测好,说明企业和CVC的人员很铁。仅检一项,说明企 ...

$ |" j& D9 G. Q9 {其实也不一定是关系很铁。当你是做测试的人员,你接到这样一个任务,估计也会马上处理,毕竟就几分钟的工作,把样品一测,结果一填,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出报告,审报告是别人的事情了。这样工作列表上的任务又少了一个。
作者: 山炮    时间: 2012-8-27 10:32
安规菜鸟 发表于 2012-8-27 10:19 + ^% P4 O1 z2 {1 _
其实也不一定是关系很铁。当你是做测试的人员,你接到这样一个任务,估计也会马上处理,毕竟就几分钟的工 ...

. X& n1 D. A, _+ |5 l其实,直接一句,就是行业的一个小小潜规则,企业拿到了想要的国字号权威报告,机构也一点风险没有。
作者: 安规菜鸟    时间: 2012-8-27 10:47
山炮 发表于 2012-8-27 10:32 . ~4 i- l/ U9 b+ L# v' ]9 ?9 X
其实,直接一句,就是行业的一个小小潜规则,企业拿到了想要的国字号权威报告,机构也一点风险没有。

3 Q# P& N5 I" F0 U1 T( W: R2 C* _对,你这句真是太正确了!工厂通过权威机构出具的简单的测试报告忽悠消费者,而机构只是根据工厂委托的要求做测试,机构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作者: 安规菜鸟    时间: 2012-8-27 10:58
山炮 发表于 2012-8-27 10:32 " x2 a7 K2 Q, j1 M0 a6 {
其实,直接一句,就是行业的一个小小潜规则,企业拿到了想要的国字号权威报告,机构也一点风险没有。

5 H0 z0 p0 Z5 S3 X# u1 P山炮兄,我突然有个想法,就是我们成立一个民间组织,主要是宣传用电安全,以及怎么判断合格的电器产品。
作者: 山炮    时间: 2012-8-27 11:38
电器安全宣传现场,山炮在台上随手拿起一台电器,对媒体说:“这就是典型的电源线安装不合格!坑人之代表”。再看看生产厂.........,我的妈呀,原来是自家公司生产的。
作者: jeremyho88    时间: 2012-8-27 12:09
民间的,放水更甚
作者: 傳說中“F”    时间: 2012-8-27 12:19
山炮 发表于 2012-8-27 10:32 . Z6 x1 H, l; B
其实,直接一句,就是行业的一个小小潜规则,企业拿到了想要的国字号权威报告,机构也一点风险没有。
7 L0 j" B5 ^' q( B
即使有问题了,机构一句话“只针对来样负责”,让他再找不同点,肯定可以找的到合理的解释!
作者: 冰火焰情    时间: 2012-8-27 13:51
安规菜鸟 发表于 2012-8-27 10:58
0 A- s0 f! r% g山炮兄,我突然有个想法,就是我们成立一个民间组织,主要是宣传用电安全,以及怎么判断合格的电器产品。
" ?' d( I- z% c
这是我之前想的安规网的发展方向,但F有些担心国内的因素,所以一直没实施过,如果有兴趣,算我一份。
作者: huangke    时间: 2012-8-27 16:32
只对来样负责呀。经典。归避一切风险。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2-9-7 09:29
冰火焰情 发表于 2012-8-27 13:51
6 O2 M6 ]* c! h0 O6 I这是我之前想的安规网的发展方向,但F有些担心国内的因素,所以一直没实施过,如果有兴趣,算我一份。

  _' ?9 `0 ~8 a像《咬文嚼字》,尽挑名人错字病句;或像有些组织/个人,满大街找标牌广告的错字,如果我们网站也有一版块或者一贴,将不规范的报告或不能说明问题的报告找出来,那么会是什么后果?
作者: 冰火焰情    时间: 2012-9-7 10:33
caballo3157 发表于 2012-9-7 09:29
8 m: B0 r- q* J) P8 S$ S4 M0 z- X2 R% @像《咬文嚼字》,尽挑名人错字病句;或像有些组织/个人,满大街找标牌广告的错字,如果我们网站也有一版块 ...

( ?7 v8 _/ i* u6 w$ {如果我们自己在市场上买产品回来,进行测试,不光安规的,还可以有性能,以及一些使用感受等,写成篇文章,而不是报告,自己发表一份杂志,可以是网络版,也可以是纸质版。同时上面也会有一些安全、产品知识的介绍,告诉消费者怎么自己去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告诉消费者怎么选择产品。
! n  h3 r$ a' x' J0 r) W这个做法是美国一个杂志《消费者报告》的形式,他们不接受任何的广告赞助,也不接受捐助,所有的资金来源是消费者购买这本杂志的钱,他们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测试方法,不一定是正式发布的标准,目前,他的测试报告可以让苹果的乔布斯道歉并且改变,也可以让一款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变化,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力量。
, V( {+ _' }( C1 O- ]! |( ^但这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并且与所谓的消委会、认证机构等都保持距离,说白了,就是一个民间组织。
7 R. u7 ^  ?( A/ Q) T
6 A  ?5 g: T+ i- Z4 s, L如果我们这样做,确实会有很大的风险,首先杂志的刊号没有,是非法出版物;然后被我们抽查到的产品,会公关,质检、机构会出来质疑我们的资质、能力、方法以及别有用心;并且资金都是问题。4 c4 |& ~9 Q  z# b* n2 a* e
所以我的想法很理想,但《消费者报告》也是这样过来的,他们开始也被人砸场,人员被打,所以..............
作者: caballo3157    时间: 2012-9-7 11:02
本帖最后由 caballo3157 于 2012-9-7 11:04 编辑 ! N  H3 u+ f4 m/ x. @' f& U
3 @' k$ x7 Q- L1 O) j5 z
你的步子迈得更大。如果直接曝光产品,虽然可能会受到消费者欢迎,但亦可能收到来自某些官方和制造商的质疑,甚至打压。并可能出现法律纠纷。
! ]8 G( X  p' B! D6 N如果起步小点,按不同产品,将其市场上主要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欺诈、不良问题,(包括性能、能耗等)揭示,这又是否可行呢?
作者: 冰火焰情    时间: 2012-9-7 11:22
我觉得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着手,最少先做科普
作者: 山炮    时间: 2012-11-3 10:35
冰火焰情 发表于 2012-9-7 10:33
9 {. ~! _+ A  u8 A& j3 ]7 K如果我们自己在市场上买产品回来,进行测试,不光安规的,还可以有性能,以及一些使用感受等,写成篇文章 ...
1 E( k/ {6 e1 H
不一定非要出一份测试报告,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以学术论文、研讨来绕开一些风险与法律问题,甚至是标准中死死的条款(三聚氰胺,标准中没这项,也没标准测试方法,不可以检吗?)。关于检验资质,可以在发现问题后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测,这样节约费用,甚至可以和一些的检验机构合作合作。消委会也是在市场买样后送给检验机构检验的,他们有钱,全项做,我们暂时没那么多钱“专款专用”。
作者: caomufeng    时间: 2013-9-18 14:36
冰火焰情 发表于 2012-9-7 10:33 + w7 A1 `# E+ @+ A$ x9 k; c
如果我们自己在市场上买产品回来,进行测试,不光安规的,还可以有性能,以及一些使用感受等,写成篇文章 ...

% D% Z9 o* i2 e8 d估计会给有关单位请去喝茶!现在很多企业的背景很深
作者: caomufeng    时间: 2013-9-18 14:42
冰火焰情 发表于 2012-9-7 11:22 & d. I5 ^; ^- W& P# v5 l! K
我觉得可以从简单的开始着手,最少先做科普
" `! ]+ \3 b" V; C6 Q4 X- s
从简单的好啊,就像 科学松鼠会 ,先从科普做起,先对产品不点名,也可以学某些检验机构,只是针对抽取的样品做评论,有影响了,自然会有人帮它对好入座!& E( T+ c( q# B8 @* m! f
3 n) W) e' e$ e# V; o' y
真心希望有一个像 科学松鼠会 那样可以宣传 安规知识滴。
作者: darlin    时间: 2013-9-22 13:39
好一个民间组织!
( ~2 a8 _: V4 A$ q& u/ W) d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组织,中国一定很牛B0 g! r- H' @; K  W. Z+ ^
他小鬼子也不算个啥!
作者: 冰火焰情    时间: 2013-9-23 09:06
caomufeng 发表于 2013-9-18 14:36
' L1 }1 j6 s. Q0 x  f$ N估计会给有关单位请去喝茶!现在很多企业的背景很深

, N7 r: b4 ]$ B不管什么事,一定需要有一些愿意XS的人,只是暂时没那个能力
作者: 冰火焰情    时间: 2013-9-23 09:07
caomufeng 发表于 2013-9-18 14:42
9 r. ]2 |7 Z0 C1 X+ ^; n; W从简单的好啊,就像 科学松鼠会 ,先从科普做起,先对产品不点名,也可以学某些检验机构,只是针对抽取的 ...

7 t2 ?. @: G5 u4 ~5 V1 S8 Q愿意集合一帮志趣相投之人,来做科普
作者: zhangrui110    时间: 2013-9-23 09:28
国标旧版本是要作废的
作者: jjlamshushushu    时间: 2013-9-23 09:39
国标旧版本是哪个要作废?
作者: 黄晖    时间: 2013-9-24 14:38
明白了忽悠原则之一以偏概全法,以少充多法,障眼法
1 {0 l5 \/ e, v# _& @
作者: pj2008    时间: 2013-9-24 15:02
很多的报告是给客户看的,但是一般的客户只是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报告,也并不一定认真去看的。
作者: jansle_happy    时间: 2014-1-17 16:29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麦子-tmac    时间: 2014-1-17 16:58
本来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同事打算在天猫买一款产品   突然一想  Y的  质检报告都是我写的   遂未买
作者: 股捣猫儿    时间: 2014-4-29 19:25
黑龙江省品质工程师报道( d) Y% A7 b9 P+ h8 w

作者: 股捣猫儿    时间: 2014-4-29 19:40
是行业的一个小小潜规则,企业拿到了想要的国字号权威报告,机构也一点风险没有。
7 ^0 M+ _  e+ ^: W' l( O
作者: donnytang    时间: 2014-4-29 22:34
:):):):):):):)
作者: happysarah    时间: 2014-5-9 09:06
理想很丰满,若真能实现则是广大人民的莫大福音。
作者: cdrensheng    时间: 2014-5-12 08:53
不容直视了,/ l5 Y6 ]3 u, H- R! W

作者: qingjunfa    时间: 2014-6-6 15:26
我上次竞然见到有家机构你给他产品图片他就可以给你出报告证书.现在行业鱼龙混杂呀
作者: plmijb    时间: 2014-6-7 17:29
本帖最后由 plmijb 于 2014-6-7 17:31 编辑 3 [$ M. c: n0 a
3 Z! K; H+ h! y. s; l# F
这。。。。。。。
作者: plmijb    时间: 2014-6-7 17:30
qingjunfa 发表于 2014-6-6 15:26 1 j2 @/ L9 H# R6 J0 u# I
我上次竞然见到有家机构你给他产品图片他就可以给你出报告证书.现在行业鱼龙混杂呀
0 M; f- q* I5 m* p, q$ t
这种机构不选为佳。
作者: qingjunfa    时间: 2014-6-12 09:26
plmijb 发表于 2014-6-7 17:30 4 C2 r8 O$ U8 ^1 [! W3 R) I8 }
这种机构不选为佳。

) d, s7 L' o9 h7 X" E是呀,这种机构也不敢选
作者: yeych    时间: 2014-7-9 12:32
抽样检验,一个产品做十几只放十几年,每年就换下标签,(标准改了就改下)抽样的过来了,直接带到仓库拿那个固定的产品封样抽去,一样啥意义都没有!
作者: yeych    时间: 2014-7-9 12:37
市场抽样的到当地找当地监督检查处的喝喝茶,意思一下,改一改一样啥问题没有!
作者: blueicenan    时间: 2014-8-11 15:21
报告不是免死金牌,工商局照样乱抽查!
作者: darren    时间: 2014-11-21 09:15
山炮 发表于 2012-8-27 09:54
9 R+ n$ A( S$ R* i该企业与CVC的关系非同一般。2006年8月12日送样,第二天就测好,说明企业和CVC的人员很铁。仅检一项,说明企 ...
: p' h( s. O- T) [1 H
就测试一项,一两天出结果是正常的,没有测试该标准的全部项目,在时间没有冲突
作者: sabrina.L    时间: 2015-1-6 11:04
这个速度确实太快了
作者: chanway2011    时间: 2015-1-7 14:02
黑心廠家賺黑心錢
作者: smilelcc    时间: 2015-3-4 14:45
说不定人家有什么特殊的需求所以特定针对某一项进行委托检验呢,也是很有可能的。报告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同一份报告放在不同的场合,用于不同的用途,可能有时候就会有失偏颇。其实就算做了整份标准,也不代表产品一定没问题。一个产品,可能适用的不只一份标准。而且现在的国内标准都相对落后,某些高新领域还是空白。所以,最终还是看企业对质量的把控了,质量的把控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并不是送一个样品去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出来了,就完事了。检测机构对来样负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产品的生产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死板固定的公式,这个过程要由企业自己去把控和管理,诸多要素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一个样品的测试,只是其中的一环,所以不能要求检测机构对企业所有的样品负责。比较合理的是,检测机构对来样负责,企业自己按照测试结果,把控产品的生产过程,确保后续生产的产品和当初送检合格的产品一致。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测试合格拿到注册证后,在日后的生产中有零部件或结构等等的更改,却不申报给相关部分备案,更不用说去进行差异性测试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了。这时候,政府部门的监督抽验工作在监督企业产品质量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 tienwei2005    时间: 2016-3-17 12:59
smilelcc 发表于 2015-3-4 14:45 4 W$ F7 g1 T( S- g
说不定人家有什么特殊的需求所以特定针对某一项进行委托检验呢,也是很有可能的。报告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 ...
$ O/ h9 n+ y: |0 q  j* y; N
同意講得太好了
作者: c00110758    时间: 2016-3-17 13:52
这类报告就国内家电居多吧,之前做IT类的没见过这么水的报告。。。
作者: wyh79678580    时间: 2016-3-28 10:36
这种检测报告没办法的,只能是针对样品负责,除非你能看到产品的认证报告,能代表一款产品的质量水平
作者: Jelly05    时间: 2016-6-6 22:55
其实检测报告只对来样负责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只有相同的物品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才能实现再现性,这样也才能实现量值的溯源性。所以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报告甚至还记录样品的编号
作者: jinyong0309    时间: 2016-7-13 11:29
学习了1 T, P! \" t- [! O, e. b& w

作者: charlie_wan    时间: 2016-8-25 13:05
:lol学习了,下次不会被忽悠了




欢迎光临 安规网 (http://bbs.angui.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