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球压实验的一些看法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关于球压实验的文章,是关于球压实验温度控制的,觉得非常好!这里给大家分享下[概要]本文主要就依据 GB4706.1-1998标准第30.1条款实施球压(耐热)试验过程中几个环节的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球压;耐热;绝缘材料;温度;控制文献标识码: B
一. 试验方法
GB4706.1-1998标准第30.1条款规定:其恶化可导致器具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那 些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外部零件、用来支撑带电部件(包括连接)的绝缘材料零件以及提供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热塑料零件,应充分耐热。通过球压装置和烘箱来进行试验。
具体方法:将已预处理的样品放入已达到规定试验温度的烘箱内,并将球压仪的球状部分压到样品表面,一小时后,将被试样品取出并立即浸入到冷水中以使其在10s之内冷却到近似室温。测量其压痕直径。
二、试验分析
这个试验看起来操作十分简单,其实不然。在以下这些环节上不注意控制,必然导
致测试结果的不准确。
1. 测试样品的平整。由于球压仪是垂直压在样品上,样品表面不平整,就会导致压
痕的不规则,而出现测试结果的偏差。
2. 球压仪半球面部分的圆滑。这个部分容易被忽视。通常新的球压仪这个部分能满足标准要求,但一段时间以后,一些球压仪经过长时间与样品的高温磨擦,半球面部分会出现磨损,而导致半球面的不圆滑,这样状况的半球面作用到样品上,必然导致测试结果的偏差。
3. 试验温度及其控制。
① 由于试验是在烘箱里进行,因而烘箱的指示温度就可认为是其箱内样品所处温度,但不少烘箱的指示温度与箱内样品所处实际温度并不一致,且相差很大,超出标准要求的范围(GB4706.1-1998要求为±2℃)。
② 样品放进烘箱压上球压仪,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此时烘箱门必须保持打开,烘箱内
温度必然下降。当完成上述工作关上门时,烘箱内温度重新达到试验温度的上升过
程往往会超过标准允许的温度上限偏差值(+2℃)而导致不符合标准的要求。例如:
试验温度为 125℃,开门放置样品后,烘箱再加热箱内温度会冲到130℃甚至更高,
超过127 ℃的最高上限值。见图1。
三、解决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可采取如下的措施:
1. 尽量取样品的平整部分,必要时可采取研磨的办法以使到样品表面基本水平.
2. 经常检查球压仪的球面部分,出现磨损应及时更换.
3. 为解决实际试验温度及控制的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和探索,终于摸索出一种方法:
① 通过采用横合图表记录仪,在样品所处位置实施布点,对温度实时显示,实际试验温度就可一目了然.
② 使用横合图表记录仪曲线记录方式进行过程记录,并以人工辅助控制,就可 较好地实现了温度快速到达试验温度,而不出现温度超出允许上限值。具体实施
是这样的:首先将图表记录的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试验点附近,然后使烘箱加热到试验温度(例如125℃)并稳定30 分钟,打开烘箱门尽可能快地将样品放入烘箱并压上球压仪,迅速关上门,将烘箱试验温度设置为低于试验温度4-5℃(不同的试验温度调低的值略有不同,例如对于125℃则调低5℃为120℃),5分钟后,将烘箱温度设回原来试验温度。通过这样的控制,就使到温度曲线较平滑地接近设置温度。见图2。
四、总结
通过上述的方法,就可使到整个试验过程的较好地满足了标准的要求,试验结果更 准确。这个试验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对于一些类似球压看似简单的试验,我们稍不留意,就会导致不符合标准的要求,而出现结果偏差。 请问做球压的时候,样品不需要预热吗? 样板不需要预热, 但测试器械需要。 GB4706.1-1998与GB7000.1第13章有什么区别? GB7000的第13章的实验方法引用的是GB/T5169.20-1996 (电子电工产品着火危险实验)中的球压实验。但GB4706我没有研究。
样品有一个预处理,但不是预热。测试机器是一定要的。 测试机械的预热也是为保证器械的温度能达到试验所需要的温度
我认为布上热电偶会更准确一点
毕竟试验室人手操作的,有些操作上无法控制误差的 怎么不见内容中所提到的图呢?
另这个帖子在家电版块会合适点吧 不错,学习了。压痕直径的测量也要注意,规定一个统一的方法,不然同一个压痕,不同的人测量,结果会不一样的。 写得不错,不过球压试验的在实际检验工作中,不合格并不高,球压最关键的还是测量, 很精辟啊我们 做球压的温度都是在球压仪器上在布一条感温线 我们是以球压仪的温度为准,烤箱的温度仅作为开始升温的参考
页:
[1]
2